跟大明的衛所差不多,打仗完事後就回去務農進行生產。無
大明軍隊一路過來,已經破了安南三路軍隊。
而這三路軍,完全沒有給大明帶來多大的傷亡,倒是多了幾萬的俘虜。
現在這些俘虜就被用來給軍隊搬運後勤物資,向導作用。
在茂林的叢林裏,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失和迷路的。
安南的軍閥歌劇,其實就是地方軍對於安南中央朝廷的不聽從。
胡季犛是趁著大明給壓力的情況下,把地方軍全部進行了一個拉攏。
這些地方軍的總管們其實也不傻,多數都是不想跟大明對著幹的。無
可是現在大明的教化,對於他們本身有了很大的影響。
比如其中勢力較大的一族,安南人口比例較大的岱依族,就對大明現在很是反感。
岱依族算是安南土族,本地土著。
這反感的原因說起來,還是因為五萬精兵駐紮安南。
因為駐紮的關係,所以按照大明的要求,大明兵的口糧都是需要安南進行供給的。
安南王室沒有辦法,自然就隻能加大稅收,這就給安南百姓增加了很多負擔。
有心之人就利用這一點,挑起安南百姓跟大明的仇視。無
這就導致目前一部分安南地區的百姓,對於大明並不怎麼友好。
現在安南的各路總管,基本上都是集中到王都來了。
王都的附近,也累計了將近有四十多萬的安南大軍。
這幾乎是安南全境八成多的兵力。
聽上去好像還要比大明軍隊多出十多萬,還是安南的主場作戰。
可這並沒有給胡季犛還有這些地方軍閥總管們任何安全感。
士兵跟士兵,是完全不一樣的。無
四十多萬的安南軍隊裏,一大半都是水貨,瘦骨嶙峋的,飽飯都不上,武器軍備這些就更加不用說了。
能有把好刀在手的,恐怕都沒一半。
安南的中央禁軍這裏還有十多萬,也就堪堪達到大明軍比肩的水準了。
關鍵問題是,大明的將領,可不是他們這小地方能夠比擬的。
武器裝備更是碾壓級別。
戰場上,可不是算多少人能打。
除開武器還有士氣,軍隊紀律,後勤物資等等綜合戰鬥力的加持。無
正麵交戰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的意外發生,必然是安南完敗的局麵。
這一點,不管是安南和大明,都有著很清晰的認知。
目前安南唯一的依托,就是對於氣候了。
寄托於跟曾經的蒙元一樣,待大明軍隊過來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可言。
隻是現在的情報表明,這個可能性或許很小。
大明的領兵將軍很是穩健,完全沒有急於求成的意思。
安南宰相府中。無
胡季犛跟地方總管們彙聚一堂。
自從大明進軍開始,這樣的會議幾乎每天都在召開。
胡季犛也沒說到王宮去。
對於目前的安南王宮,實行的是一個軟禁的狀態。
他這次的造反,是打著驅趕大明,恢複安南王室統治的噱頭,不是說自己要造反當個皇帝。
和地方軍閥總管們的關係,屬於是一個臨時性質的聯盟。
當然,掌握了十多萬禁軍的胡季犛,在這裏頭自然是最為強勢的。無
“胡相,這大明的軍隊,按照現在說,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
“咱們不在路上去阻擾他們,難道還要等他們打到城下的時候,才來反擊嗎。”
“我等天天都坐在這裏商議,能商議個什麼結果出來。”
“依我看,不若是先去一軍先鋒,跟這大明交手一番再說。”
多次的商議沒有結果,有地方軍閥的總管,耐心漸漸的被磨平了。
加上日益繼增的壓力,情緒已經是變得極為煩躁。
終於是忍不住開始爆發了起來。無
而隨即,更多的地方總管提出了不滿。
胡季犛眼神陰翳,他知道,這是地方軍想要借此機會發難,從自己這裏討到更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