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到了現在,個個都在感謝太孫殿下了。
這雨林裏的毒物太多,關鍵這天氣又悶熱得很,睡覺哪裏能穿什麼衣物,晚上各種被咬。
有帳篷的遮擋,別的不說,至少能夠睡個好覺,第二天還有些精氣神。
簡直不敢想象,若是沒有帳篷,這能怎麼過下去。
大麵積的風熱感冒,是對大軍的一種極大傷害。
當年,二三十萬的蒙古騎兵是個什麼情況。無
還沒到安南的王都下邊呢,就有一大群人患病了。
本來跟這的行軍醫生就不多,風熱感冒的相互傳染,直接就滋生了大量病毒,從而導致小規模瘟疫的爆發。
不說打仗了,能回去都算是個不錯的事情。
在草原上生活的戰馬,更加不耐受這邊的氣候,一大群的騎兵過來,都不說打仗了,隨時都是處於折磨之中。
這樣的情況,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似乎有些不理解。
畢竟一般到熱帶季風氣候誰會帶著戰馬行軍呀,或者直接上騎兵。
但在如今這樣的環境下,對於世界的認知程度較低,多數也不會考慮這些因素,文化方麵也沒有關於這方麵的教學。無
更別提幾乎全是文盲的蒙古人了。
再者說,上位者哪裏又會在乎到這些關乎底層士兵的生活問題。
一道命令下達,那就是幹。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好在大明這邊多數都是廣西兵,雲南兵,雖然有些不適應,但還可以承受下去。
“集結一下軍隊的輔兵,讓他們給醫生們打個下手,把後勤問題解決好,尤其是要注意到避免瘟疫的發生。”
“打這個安南,我看打仗這塊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麼走過去。”無
靖寧侯葉升看了看茂林的叢林,還有頭頂上的烈日,微微有些歎息的說道。
隻有身處這樣的環境下,才知道遇到的問題有多麼的棘手。
安南人的戰鬥力就那麼點,完全算是戰五渣,隻是這四處叢林的,找個人都不容易了。
對於大明這邊,現在的胡季犛可以說非常的不好過。
邊境的情況正在不斷的彙報過來,讓胡季犛的頭頂上生出一層陰影。
氣候是安南天然的屏障,尤其是在這個時代。
對於大明的火器,更是沒有半點的畏懼,大量的雨水和潮濕的環境,注定於行軍上會受到極大程度的影響。無
這一點從駐紮到安南的五萬精兵就非常清楚。
最初的大明駐軍,也是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才是慢慢的適應下來。
因為有著足夠的了解,胡季犛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反出大明。
隻是現在一旦是穩打穩紮,胡季犛就感覺到有些束手無策了。
和曾經的蒙元不同,大明的軍隊有著強大的後勤保障。
不管是糧食還是藥材等各方麵,都不會有什麼缺乏。
也就是說,大明大軍抵達河內的王都,隻是一個時間問題。無
從現在的情況來說,一個月之內就能抵達河內安南王都的城樓之下了。
前邊的那些城鎮之類的,對於大明軍隊構不成任何的危險。
安南的兵員主要是兩個方向。
一個是安南朝廷的禁軍,還有就是地方軍了。
目前安南的禁軍數量大概有十多萬人,這些算是安南軍隊的中堅力量,每一個禁軍都是真正的戰兵,而並非是輔兵。
地方軍跟安南的中央禁軍就有很大的不同。
此時的安南共計有十九路,每個路編製成一軍和二十個鋒團都,以便維護治安和抓捕盜匪,俗稱路軍。無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山南路轄四個軍,海東路轄兩個軍,每路的指揮稱作總管。
其中還有王侯軍。
王侯軍是從家奴和王侯家童發展出來,從某個層麵上來說,地位比之普通的路軍要高上許多。
正常情況下編製不多,在戰爭時期,大量的貴族家奴護衛就會加入進去。
安南地區土司眾多,基層主要是以村社為結構,戰時召集起來的兵種便叫做鄉兵了。
鄉兵的地位最為低下,不僅是需要打仗,還要作為輔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