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一切為了家族(2 / 3)

想起翰林院裏發生的一切,劉三吾就感覺有些可笑。

這京師什麼地方,那裏不是有著錦衣衛的暗線。

說不準翰林院裏,就有著陛下的親信。

說的那些話,要不了一兩個時辰,就會詳細的被記載傳信到陛下那裏。

劉三吾常言自己沒有城府,說什麼事情都率性而為,坦然以對,可這不代表他愚蠢。

真要愚蠢,也就活不到今日了。

都已經是八十歲的人了,完整的經曆過元末大亂,大明建國,什麼事情不能看透。

有些事情,嘴上不說,心裏頭門清,就看想不想做了。

沒過多久,老管家就已經摘抄完畢。

劉三吾起身,接過自己所寫的那封,而後顫巍巍的走到火盆旁邊,放了下去。

看著逐漸變成灰燼的書信,劉三吾歎了口氣道:“傳出去吧。”

“小心些,不要透露了自身,喬裝打扮一番,莫要讓人認出來。”

老管家應道:“我曉得了,老爺。”

說是老管家,實則也才六十多歲,在八十歲的劉三吾麵前,稱不得老。

其實在大明活到六十歲,並不是很稀奇的是,便是八十歲都算是正常。

唯有九十多,上百歲,才叫真正得了長壽。

這般看來,好像都跟後世差不多了,似乎有些不對,然多數百姓,是活不到這個年紀的。

百姓,首先就是操勞過度,營養不良,到了五六十歲,身體就開出出現各種毛病,最關鍵的是,還不見得有錢去治。

多數老人,是因為饑餓,寒冷,酷暑,勞累,有病不治,才會早早逝去。

像是家境優渥的,族裏都有良醫,平時也無須耕田,習文練武,自然身體強健。

便是劉三吾年輕的時候,也是懂得幾下,尋常幾個普通男子,近身都不能。

似乎很多人有一種錯覺,好像書生都是手無縛雞之力。

實則這個想法,差異極大。

哪怕是窮困寒門的讀書人,一般是不下地幹活的,即使家裏窮也不下地,這叫體麵。

這年頭,別說什麼功名,能夠識字讀書的,都叫了不得,族裏頭家家戶戶都恭敬著。

就跟後世村裏頭,有大學士一個道理。

在吃食上,基本上全家供給,鄉裏鄰間,也時常送來吃食,富裕點的,雞鴨魚肉經常送。

什麼遭人白眼,不存在的。

一則誰也不知道,今日的讀書人,明日是否能中舉,二則哪怕是童生,那也是叫有學識。

多的是人想請其教授自家子嗣識字。

寒門,也是門閥。

和普通百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有足夠肉食的供應,身子骨當然要好很多。

尤其是現在的大明初,多少都會幾下招式練身。

還有身體素質,別的不說,比後世八成普通人,要強上太多。

要知道,所謂上京趕考,動輒數百裏之遙,那可都是雙腳過去,身體素質不好,連京師都無法抵達。

個例當然是有,就普遍來說,書生的力氣,至少比普通的莊稼漢來得更大。

所以劉三吾現在的選擇,也是能夠理解。

沒人家族,便沒有今日。

現在太孫殿下,要掘家族的根,劉三吾也隻能出手了。

在明哲保身這塊,他也是非常熟練的。

......

正旦前日,京師大熱。

呼嘯的寒風,也阻擋不住百姓們出來逛街的好心情。

今年的京師,格外熱鬧。

在群英商會的操控下,各種美食廣場,雜耍燈會,甚至還有說書大賽。

各類節目,絡繹不絕,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今年正旦,怕不是有多麼的熱鬧,我聽說但凡是有資格進宮祝賀的官老爺,都發了兩身新衣。”

“可不是嗎,就是這吃食太多了,往年都沒見過這般多的,還有那麼多新奇玩意,連蠻夷那邊貨物都給運來了。”

“早上出門帶了一貫寶鈔,想著頂多花個幾百文就行了,沒成想大半天下來花了個精光不說,還想著回家取錢,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