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非睡得天昏地暗。
不曉得什麼時候,意識從睡夢中醒來,左手一摸空的,右手一摸空的,遂知該起床了。
廚房裏翻著煎炸,衛生間嘩嘩流水。
“我要上廁所。”
“惡心!”
小旭叼著牙刷出來,過了會進去。許非拿著她的洗麵奶擠擠擠,抹了把臉,又一起刷牙。
整麵牆的大鏡子,清楚映著半身。
小旭穿著背心內褲,兩條白白的腿,屁股好像翹了點,早非少女模樣,散發著一股輕熟的味道。
許非盯著她的小肚子,小肚子,積攢了一坨肉肉的小肚子……
“看什麼?”
“我還以為你消化係統不好,原來也能胖點,胖點好,太瘦了不健康。”
隨口化解一場危機,伸手一摟,“抱著手感也好。”
洗漱完,早飯上桌。
今兒挺西式,麵包片、牛奶,切了幾片火腿,外加三個煎蛋。倆東北人口重,拎過一罐腐乳就著吃。
“開業準備的怎麼樣?”
“很順利。”
“自製節目呢?”
“等你指導呢。”
“嗯,我忙完這幾天的。”
許非嘴裏應著,隨手拿過一本雜誌翻了翻,看背麵印著華宜,道:“這老板我聽聞一些,王家兄弟,大院出身,關係很硬。”
“大院?難怪直投大使館呢。”
“這麼說他們有發展?”
“發展是能發展,但也就那麼回事吧。”
許老師趕時間,三兩口解決早餐,拎包就要走。
“哎拿過傘,說有雨。”
“車裏有,我晚上不回來吃了。”
他蹬上鞋子,抱住張儷親了一口,又看小旭。小旭坐在飯桌那兒,miamia啃麵包片。
對視了幾秒鍾,她又塞了塊腐乳……
“行了,我走了。”
…………
中影,總經理辦公室。
吳孟臣、竇守方、許非三個人,看著麵前的兩塊黑板。一塊空白,一塊寫著京城的影院名字,約有五十家。
“開始吧。”
老吳和老竇各捧著一堆資料,一個個解剖。
“廣安門電影院,西城白廣路8號,1982年成立,隸屬京都文化投資公司。”
“往上捋。”
“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
“再捋。”
“西城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那就西城國資委嘍?”
許非拿著粉筆,刷刷寫在黑板上。
“勝利電影院,西城區西四東大街55號,1982年成立,隸屬西城區文化委員會。”
“海澱劇院,海澱區中關村大街28號,1981年成立,隸屬海澱國資委。”
“崇文花市電影院,崇文區花市大街,1982年成立,隸屬崇文區文委。”
“首都電影院,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隸屬西城文化文物管理局。”
“大華電影院,東城區東單北大街82號,26年成立,81年重新營業,隸屬東城國資委。”
“紅樓電影院,西城區西安門大街156號,90年成立,隸屬西城文委。”
等一家一家解剖完畢,看著滿滿當當的黑板。
“西城數量第一,東城其次,中影隻有一家參股的大觀樓,也在西城……”
吳孟臣在大觀樓上畫了個圈,道:“我去找他們的上級單位,不說加盟,起碼別直接拒絕。”
“勝利、紅樓、地質、海澱、木偶劇場我熟,可以拉進來。”竇守方道。
“主要目標、次要目標、可發展的目標,最終要超過十家,不然就成笑話了。”
倆人左圈一個,右圈一個,搞出一份名單。
老吳敲了敲黑板,道:“小許,到最後一步,還得靠你的片子。”
“沒問題。”
“好,分頭行動!”
電影改革的三駕馬車,田領導高屋建瓴,負責政策的大方向;吳孟臣、竇守方哼哈二將,負責尋找突破口,將政策落實,並推廣。
許非遊離在體製之外,是傳統與新市場的過渡地帶。
又過了幾天,中影召集京城電影公司及五十家影院負責人開會,研究組建院線一事。
……
辦公室不大不小,能坐百來人。
這日,許非早早趕到,隨便找了個座位。不多時,人員陸續到來,一個都不認識。
前麵擺著長桌,吳孟臣、竇守方、京城公司的於總。他們事先當然說好了,中影以債入股,進行院線試點。
“好了,安靜一下。”
吳孟臣試了試麥,道:“會議開始啊,大家知根知底,套話就免了。
我先說一說,我們的改革方向,是把電影從計劃經濟變成市場經濟,現在發行模式改了,放映這塊還沒有。
所以我們兩家牽頭,想搞一個院線聯盟,共同組建公司,參與的每一家都算股東。”
“如果是股東,我們收益按分紅算,還是按票房算?”馬上有人異議。
“你先聽我講。
中影出資30%,京城公司出資55%,剩下的根據你們實際情況,量力而行。總額在一千萬以上,沒達到的,中影補。
公司設總經理一名,負責日常管理。
那院線幹什麼呢?跟市場對接。以前一部片子,你1號放,我2號放,你放30天,我放40天,都是單打獨鬥。
成立之後,我們根據市場反應,可以有效的將一部電影收益最大化,或者及時止損。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