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第三章(1 / 2)

絲竹管弦之聲悠揚,舞伶身姿曼妙,眾人皆被舞樂吸引。

趙容蓉垂下眼眸,手指尖漫不經心的輕叩著桌麵。隻是她時而微顫的纖長睫羽,透露著一絲不同尋常,卻無人察覺。

纖長濃密的睫羽之下,是她那雙滿是迷茫困惑的眼。

雖隻看了一眼,她也不會看錯了那張臉,隻比之二人相識相知那些時日,更為分明。

可他不該出現在此。

他怎麼會出現在此?

他們第一回見麵後,沒過半日,她便知曉對方身世來曆。

江南陸湛,出身尋常商戶,家中隻有一老母,母子二人獨居青柳巷多年,左鄰右舍皆識得,身家何其清白簡單。離別五年,又怎會搖身一變,成了玉氏少主,先帝養子,她的皇叔呢?

她玉蔥般的手指尖輕叩桌麵,她想不通,怎會如此?

這世上當真會有如此巧合之事。

還是說,這世上原就長成一模一樣的兩個人。

陸湛,玉綏。

她朱唇微闔,無聲念了一回兩個名字。

任憑這世上的人,如何想,都想不到有朝一日,這兩個名字會有聯係。

江南舊事,如同江南煙雨一般,纏綿無聲地襲來。

原是藏在她記憶之中,偶爾會在午夜夢回時憶起的故人,此刻就在咫尺之外,朱袍著身,容顏如舊。

趙容蓉想起了與陸湛所見的最後一麵。

他要啟程去遠方,是清晨時分天色未亮,江南水鄉的清晨,是煙雨蒙蒙,寬大手掌輕輕落在她額上時,帶著灼人心魂的溫度。

他低聲囑咐,“乖乖在家等我,不出十天半月,我就會回來。”

她倚在門邊,帶著說不盡的眷戀難舍同他分別,“陸郎,早去早回。”

就像每一位依依不舍目送著郎君遠去,而留在家中牽腸掛肚的小娘子一般,便是巷口再也瞧不見人影時,她依舊站在門邊。

隻是第二日,她一把火燒去了她在江南存在過的所有痕跡,離了江南,千裏歸京。

江南於她,就好似一場久別經年,如夢似幻的美夢。

可惜那段江南舊夢,也隻是夢,存在過,卻清淺無痕,過去無聲。

“安陽,過來。”

昌隆帝滿目慈愛看向她。

趙容蓉抬眸看去,神思清明,她起身撫平衣袖,款款走上前去,嘴角綴著一抹恬靜淺笑,淡然聽見昌隆帝與身旁人提起她,“這是朕第五女安陽,你當年離京時,她還未曾滿周歲,是以從未同你說過話,你許是也不記得她了。”

趙容蓉適時微微抬頭看去,福身行禮,“安陽見過皇叔。”

她的聲音溫柔輕緩,一如當年輕喚眼前人陸郎時,隻是話語裏全然是疏離客氣。

她的目光狀若無意掃過那盞被人握在手中的酒盞,似有一瞬輕顫。

昌隆帝要為迎他回京,開設宮宴,百官作陪,玉綏自是不會開口拒絕。

長者賜不可辭。

更何況是天子。

應是虛擔了皇叔之名,玉綏端坐在昌隆帝身側,神色自若的受著小輩們的禮數。

當年先帝收養他於繈褓之中,雖時間短暫,如今的昌隆帝當年還是太子,卻比他年長三十歲,自是早已成婚生子,兒女且比他還要年長。

離宮之時,他尚才五歲,卻也並非不記事。

有幾位皇子公主,年幼時也曾有過往來,寒暄三兩句,便算是交談甚歡。

待到年紀尚小的幾位皇子退下,他方端了酒盞,輕抿了一口,散散眼底的疲倦。

隨性活了數年,對於當下場合,他尚且還有幾分不自在。

“安陽,到朕跟前來。”昌隆帝開口喚道,語氣慈愛,旁人一聽便知所喚之人,偏得他疼愛。

這個稱呼,與其他幾位公主的封號對他而言,並無什麼不同之處。

皇室之人,他無心結交,隻管應付了事。

他從沒打算真隨了皇帝的心思,長留在京城。他心中早有思量,待使昌隆帝相信玉部無不臣之心,他就離開京城,最好是今日宮宴結束,明日他就能請辭離京。

皇城之地,人心難測,他懶得去分辨。

偏偏這是玉綏今日第二回聽見安陽二字。

說不上是何緣由,他心神一動。

許是因為那小童生的模樣可愛,口齒伶俐,而給他留下不俗的印象。

他餘光瞥見一抹絳色,蓮步輕慢款款而來,停至前方三四步處。

昌隆帝緩緩開口,“這是朕第五女……”

“安陽見過皇叔。”

口中稱著皇叔的女子,華服著身,難掩姝色無雙,額上梨花熠熠生輝,更顯明媚嬌豔。天之嬌女,向來是如同雲上之人,高不可攀,不可輕易視之。

玉綏倏然握緊了手中杯盞,錯愕驚訝在這刹那蓄滿了眼底,原是波瀾不驚的心神,泛起漣漪,又好似層層浪潮正朝堤岸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