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門口下了馬車,倒是遇見了身穿盔甲的三皇子,往姬如歡麵前一站,便很是嘚瑟的應道,“看看,是不是很有大將之風?”
剛說完,便感受到了一旁冷颼颼的眼神朝著他射來。
三皇子身子忍不住抖了抖,忙開口說道,“侄兒見過九皇叔。”
獨孤馳硯冷聲道,“別叫我九皇叔。”
三皇子愣了愣應道,“啊?那叫您什麼?”
一旁姬如歡卻笑著應道,“怎麼光叫九皇叔,快叫我九皇嬸。”
三皇子眼角抽了抽,看著麵前比自己小幾歲的姑娘,居然還努力讓自己憋出來了一句“九皇嬸”。
姬如歡滿意的笑著應道,“侄子乖。”
獨孤馳硯見著姬如歡居然如此惡趣味,眼角忍不住抽了抽,倒是沒再繼續阻止旁人再叫他九皇叔,反正如歡快要跟他成親了,等成了親,如歡便會改口叫他相公夫君,不必再叫他九皇叔。
好在三皇子並不知道獨孤馳硯不讓他叫九皇叔的原因,不然原本就被姬如歡刺激到的弱小心靈,恐怕會雪上加霜了。
三皇子仗著自來熟臉皮厚的性子,便一直湊在了姬如歡跟獨孤馳硯的身邊。
姬如歡也從三皇子自己的嘴裏了解到,這位不務正業的三皇子總算是暫時改邪歸正,取代了原來站邊長公主和俞家的禦林軍統領,自己坐上了禦林軍統領的位置,還深得陛下信任,跟太子也算相處融洽。
到了長生殿,難得皇上居然早已經在長生殿等著他們了,待眾人施禮,皇上便招呼了獨孤馳硯帶著姬如歡坐在了他右手邊的下首位。
左手邊的下首位則是太子,可見陛下對獨孤馳硯和姬如歡的重視。
正殿兩旁,朝中重臣也都依次入座。
此時的大明朝臣,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那些個朝中重臣,除了一直極力扶持陛下的姬家,差不多都隕落了,而一直被壓著的太子妃母族勢力定遠侯府沐家,清遠侯府傅家,隱退的大儒王閣老及王家等家族,逐步登上了大明朝堂的曆史舞台。
吳太師和太後再經曆了遼東之事之後,就沉寂了下來,吳太師也開始呆在自己的府裏足不出戶,不再出來蹦躂。
太後沒了吳太師的背後支持,也安靜的呆在自己的福壽宮,不敢在出來指手畫腳。
吳太師倒是不擔心他吳家,畢竟他吳家還有一個優秀的兒子,在遼東親手組建了遼東軍,替大明守衛著遼東邊境。
長公主及俞家,當初雖未參與其中,但卻手握禦林軍的軍權袖手旁觀,明顯等著坐收漁翁之利的架勢,是個傻子也看的出來。
如今禦林軍落入了三皇子手裏,三皇子跟長公主及俞家卻並不親近,不可能成為他們的倚仗。
皇上雖然並未對長公主及俞家做出什麼懲罰,但從皇上的態度就能看出對他們的不喜,其他朝臣自然不敢再跟他們走太近。
長公主及俞家,便徹底的被皇上冷待,被朝臣孤立,失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