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時間之外,我們的宇宙】(2)(1 / 3)

la 在電腦中找不到把三體文字翻譯成人類文字的軟件,於是他們開始學習三體文字,智子成了他們的老師。但他們很快發現這極其困難,原因在於三體文字是一種表意文字,與人類的表音文字不同,與語言無關,直接表達含義。人類在遠古時代也出現過表意文字,比如一部分象形文字就是表意的,但後來消失了,人類的閱讀習慣完全變成了表音的習慣。不過,他們發現這種困難隻是在開始時存在,越往後越容易。他們經過艱難的兩個月後,進步逐漸快起來。與表音文字相比,表意文字最大的優勢在於閱讀速度,這種文字閱讀起來比表音文字至少快十倍。

程心和關一帆開始磕磕絆絆地閱讀三體文的文獻資料。他們最初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想了解三體世界是如何記載他們與地球文明的那段曆史,二是想知道這個小宇宙是如何建造的——對於後者,他們知道真正從專業角度了解不太可能,但至少應該從科普角度知道是怎麼回事。智子說,要達到這兩個目標,他們還需要一年時間進一步掌握三體文字,再用一年去閱讀。

建造小宇宙的基本原理確實令他們難以想象,即使是其中一些層次較低的奧秘他們也很長時間弄不明白。比如在一立方千米的空間中,生態循環是如何建立的?太陽是什麼?它的能源從哪裏來?最令人費解的是:作為一個完全封閉的係統,小宇宙中的熱量到哪裏去了?

當然,他們最關心的是:小宇宙可以和大宇宙通信嗎?智子告訴他們,小宇宙絕無可能向大宇宙傳遞信息,但接收到大宇宙的信息廣播卻是有可能的。她說,所有的宇宙都是一個超膜上的空泡(這涉及三體物理學和宇宙學中最基本的理論圖景,對此她也無法進一步解釋),大宇宙有足夠的能量把信息在超膜上傳播。但這很困難,需要難以想象的巨大能量,如果大宇宙這麼做,可能需要把相當於一個銀河係的質量化為純能。其實,647號宇宙中的監測係統經常收到超膜上其他大宇宙的信息,有些是自然產生的,有些是無法解讀的智慧信息,但從未收到他們所來的那個大宇宙的信息。

時間一天天過去,像那條小溪中的水,平靜而流暢。

程心開始寫回憶錄,記述她所知道的曆史,她把它稱為《時間之外的往事》。

有時候,他們也設想新宇宙中的生活。智子告訴他們,按照宇宙學理論,新宇宙在宏觀上一定是高於四維的,甚至很可能高於十維。當新宇宙誕生後,647號宇宙能在其中自動建立出口並檢測周圍的環境。如果新宇宙高於四維,小宇宙出口可以跨越空間進行移動,直至尋找到合適的生存環境;同時,還可與三體世界其他小宇宙的移民進行聯係,當然,也可能與銀河係人類的移民聯係上。在新宇宙中,舊宇宙的移民幾乎屬於同一個種族了,應該可以共建一個世界。智子特別強調,在高維宇宙中,有一個因素使生存的幾率大大增加:在眾多的維度中,可能有多於一個的維度是屬於時間的。

“多維時間?”程心一時無法理解這個概念意味著什麼。

“即使時間僅有二維,也將呈平麵狀而不是直線狀,有無數個方向,那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同時做出無數個選擇。”關一帆解釋說。

“其中總有一個選擇是對的。”智子說。

在麥田第二次成熟後的一個深夜,程心醒來,發現關一帆出去了。她起身來到外麵,看到太陽已經變成一輪明月,小世界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她看到了關一帆,他正坐在小溪旁,她在他月光下的背影中看出了憂鬱。

在這真正的二人世界,兩個人都對彼此的精神狀態十分敏感,程心已經發現關一帆有心事。其實,他在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一種很陽光的狀態,直到幾天前他還對程心說,如果他們真能在新宇宙中安定地生活,也許他們的孩子能夠重建人類種族。但後來,他好像突然發現了什麼,常常一個人長時間沉思,有時還在終端窗口計算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