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個信息被以警報級別用中微子束發往艦隊總參謀部,又被轉發到聯合國pdc總部,不想通過不正常渠道被誤傳為光粒攻擊警報,引發了兩天後的世界『性』動『亂』。
曲率驅動航跡是飛船在進入光速時留下的,就像火箭從地麵起飛時在發『射』台上留下的燒痕,飛船進入光速後即以慣『性』飛行,不再留下航跡。可以合理地推測,飛船在由光速進入亞光速時同樣會留下這樣的痕跡。現在還不知道航跡能夠在太空中保留多久,據推測,這可能是曲率驅動引起的某種空間畸變,可能會保留很長時間,甚至永久存在。
人們有理由認為,智子所說:從遠距離觀察,三體星係看起來比太陽係更危險,正是因為三體星係內部那一片直徑十個天文單位的曲率驅動航跡——這使得對三體星係的黑暗森林打擊來得無比迅速。航跡和坐標廣播相互印證,使得三體星係的危險值急劇上升。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裏,一號觀測單元又在不同方向的太空中發現了六處曲率驅動航跡,都近似地呈球形,大小差別很大,直徑從十五到兩百個天文單位不等,但形態都很相似,其中有一處距太陽係僅為六千個天文單位,顯然是三體第二艦隊從光速脫離時留下的。其餘的幾處從它們所在的方向和位置看,都與三體第二艦隊無關。可以認為,曲率航跡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這是繼“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兩艘飛船在四維空間碎塊中的發現後,對宇宙中存在大量高等智慧文明的又一個直接證據。
其中的一處航跡距太陽僅14光年,已經接近奧爾特星雲,顯然曾經有一艘宇宙飛船在那裏停留,然後進入光速離去了,但誰也不知道這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曲率驅動航跡的發現,使得已經備受質疑的光速飛船計劃徹底死亡。艦隊國際和聯合國都很快促成了國際立法,各個國家也相繼立法,全麵禁止對曲率驅動飛船的研究和製造,這是繼三個世紀前的核不擴散條約以來,對一項技術最嚴厲的法律禁止。
於是,人類文明麵臨的三個選擇隻剩下兩個:掩體計劃和黑域計劃。
《時間之外的往事》(節選)
對無邊暗夜的恐懼
表麵上看,光速飛船計劃的死亡有著明顯的原因:避免由此產生的曲率驅動航跡提前暴『露』地球文明的存在,或者提升太陽係在宇宙觀察者眼中的危險值,招致更快到來的黑暗森林打擊。但這件事背後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從公元世紀到危機紀元末,人類對星空是充滿向往的,但邁向宇宙的頭幾步充滿失敗和痛苦。慘烈的末日戰役讓人類痛苦地意識到自己在宇宙中的脆弱,同樣給人們心靈帶來創傷的是人類之間的黑暗戰役。後來發生的事,無論是對“青銅時代”號的審判,還是“藍『色』空間”號劫持“萬有引力”號並發布宇宙廣播,都加深了這種創傷,並使其上升到哲學高度。
其實,普通大眾對該計劃隻是持冷漠態度,他們認為,即使光速飛船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造出來,也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大眾更關注掩體計劃,這畢竟是最現實的生存之道;當然也關注黑域計劃,三個世紀的恐懼經曆使人們強烈向往平安的生活,黑域能夠提供這種生活;至於與宇宙的隔絕,人們當然感到遺憾,但太陽係本身已經足夠大了,這種遺憾是可以接受的。人們對黑域的關注度低於掩體計劃,是因為普通人也能看出這種技術的超級難度,大眾普遍認為,憑人類的力量很難完成這樣的上帝工程。
相比大眾的冷漠態度,對於光速飛船計劃的狂熱支持和堅決反對都來自精英階層。
支持研製光速飛船的派別認為,人類最終的安全來自於向銀河係的擴張和殖民,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隻有外向型的文明才能生存,偏安一隅終究要滅亡。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不反對掩體計劃,但都對黑域計劃持強烈的厭惡情緒,認為那是自掘墳墓,雖然他們承認黑域能夠保證人類長期生存下去,但對整個文明而言,那種生活與死亡無異。
反對光速飛船的人大多是出於政治原因。他們認為,人類文明曆盡艱辛,終於進入近乎理想的民主社會,而飛向星空後的人類則不可避免地發生社會大倒退。太空像一麵放大鏡,可以在瞬間把人類的陰暗麵放到最大。“青銅時代”號審判中一名被告賽巴斯蒂安·史耐德的一句話被他們當做反複引用的口號:
當人類真正流落太空時,極權隻需五分鍾。
由民主文明的地球向銀河係播撒無數個極權的種子,這種前景是一些人死也不願接受的。
處於幼年的人類文明曾經打開家門向外看了一眼,外麵無邊的暗夜嚇住了他,他麵對黑暗中的廣袤和深邃打了個寒戰,緊緊地關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