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威懾後第一年,澳大利亞】(2)(3 / 3)

移民初期,澳大利亞『政府』是無可指摘的,他們和全體澳大利亞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來安置移民。但隨著各大洲的移民如洪水般擁進澳大利亞,這個曾經是地球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心理開始失衡,澳大利亞原住民社會民怨沸騰,新上台的『政府』開始對移民奉行強硬政策。他們很快發現,現在澳大利亞聯邦對其餘國家的優勢,與三體對地球世界的優勢也差不多了。後來的移民大都被安置在荒涼的內地,像新南威爾士州這樣富庶的沿海地帶,被劃為澳大利亞的“保留領土”,禁止移民,堪培拉和悉尼被劃為“保留城市”,也禁止移民定居,於是,移民能夠長期居住的大城市隻剩下墨爾本。澳大利亞『政府』也開始變得頤指氣使,以人類家長自居,漸漸淩駕於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之上。

雖然新南威爾士州禁止移民,但很難阻止內地移民去旅行。出於對剛剛告別的城市生活的向往,移民大量擁入悉尼,雖然不讓定居,但就是在街頭流浪也比住在移民村裏強,至少讓人感覺仍然身處文明世界,這使得城市人滿為患。澳大利亞『政府』決定把移民從悉尼市內驅逐出去,以後也禁止外來移民進入城市,這引起了滯留城中的移民和軍警的衝突,造成了一些傷亡。

悉尼事件引發了移民對澳大利亞『政府』早已鬱積的眾怒,有上億移民擁進新南威爾士州,擁向悉尼。麵對眼前鋪天蓋地的滾滾人海,州和城市的澳大利亞駐軍望風而逃。幾千萬人湧入悉尼,洗劫了城市,像一個巨大的蟻群覆蓋了一具新鮮的動物屍體,很快使其變成白骨架。悉尼市內火光衝天,犯罪橫行,變成一個由巨樹建築構成的恐怖森林,生存條件還不如移民區了。

之後,移民大軍又把目標轉向兩百多公裏外的堪培拉。由於堪培拉是澳大利亞首都,在移民開始後有一半國家的『政府』也遷移至此,聯合國也剛從悉尼轉移到這裏,軍隊不得不進行防守。這一次衝突造成了重大傷亡,死了五十多萬人,大部分並非死於軍隊的火力下,而是死於上億人的混『亂』造成的踩踏和饑渴;在這場持續了十多天的大混『亂』裏,有幾千萬人完全斷絕了食物和飲水供應。

移民社會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人們發現,在這塊擁擠饑餓的大陸上,民主變成了比**更可怕的東西,所有人都渴望秩序和強有力的『政府』,原有的社會體製迅速瓦解,人民隻希望『政府』能給他們帶來食物、水和能放一張床的生存空間,別的都不在乎了。聚集在這塊大陸上的人類社會像寒流中的湖麵一樣,一塊接一塊地凍結在極權**的堅冰之下。智子砍完人後說的那句話成為主流口號,包括法西斯主義在內的形形『色』『色』的垃圾,從被埋葬的深墳中浮上表麵成為主流。宗教的力量也在迅速恢複,大批的民眾聚集在不同的信仰和教會之下,於是,一個比極權政治更老的僵屍——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權開始出現。

作為極權政治的必然產物,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國家間的衝突頻繁起來,開始隻是為了搶奪食品和水,後來發展到有計劃地爭奪生存空間。堪培拉慘案後,澳大利亞軍隊有了很強的威懾力,在聯合國的要求下,他們開始以強力手段維持國際秩序,如果不是這樣,一場澳大利亞版的世界大戰已經爆發,而且正如20世紀初有人預言的那樣,這場大戰是用石頭打的。現在除了澳大利亞,各**隊甚至連冷兵器也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把,最常見的武器是建築用金屬支架做的棍棒,連博物館中的古代刀劍都被取出來重新使用。

在這些陰暗的日子裏,無數人早上醒來時都不相信自己真回到了現實。他們發現在僅僅半年的時間裏,人類社會倒退了如此長的距離,一隻腳甚至已經踏進了中世紀。

這時,支撐每個人和整個社會免於全麵崩潰的,隻有一樣東西:三體第二艦隊。現在,艦隊已經越過柯伊伯帶,在晴朗的夜晚,有時用肉眼都可以看到艦隊減速的光焰。那四百一十五個暗弱的光點,是澳大利亞人類的希望之星。人們牢記著智子的承諾,期望艦隊的到來能給這塊大陸上的所有人帶來安寧舒適的生活,昔日的惡魔變成了拯救天使和唯一的精神支柱,人們祈盼它快些降臨。

隨著移民的進行,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地球各大陸的夜晚,一座座城市陷入黑暗中,變成了死寂的空城,就像最後的晚餐結束時豪華餐廳中一盞接一盞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