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能行?”羅賓遜兩眼放光地問道,他後悔這麼簡單的事自己怎麼沒想到,一個載入史冊的機會讓肯搶去了。
“試試吧,隻有這一個辦法了。”
“如果行,博士,以後林格-斐茲羅監測站將永遠按產生1g重力的速度旋轉。”
“這可是人類造出來的最大的東西了。”“藍影”號飛船的指令長看著艙外漆黑的太空說,他極力想象自己能看到塵埃雲,但確實什麼都看不到。
“為什麼它不能被陽光照出來呢?就像彗星的尾巴那樣……”飛船駕駛員說,“藍影”號上隻有他和指令長兩個人。他知道,塵埃雲的密度確實像彗尾一樣稀薄,幾乎和地球上實驗室中造出的真空差不多。
“可能是陽光太弱吧。”指令長回頭看看太陽,在這海王星軌道和柯伊伯帶之間的冷寂空間,太陽看上去隻是一顆剛能看出圓盤形狀的大星星,陽光倒是還可以在艙壁上照出亮影,但已經十分微弱了。“再說,彗尾也要在一定的距離外才能看到,我們可是就在雲的邊緣。”
駕駛員在腦子裏極力想象著這個巨大但稀薄的存在。幾天前,他和指令長親眼目睹了這團巨雲壓縮成固體時的大小。當時,來自海王星的巨型飛船“太平洋”號停泊在這片太空,放下了它運載的五件貨物。首先放置的是來自前戰爭時期的一顆恒星型氫彈,它是一個長五米、直徑一點五米的圓柱體;隨後,飛船的機械臂從艙內取出了四個大球體,它們的直徑從三十米到五十米不等,這四個球體被放置在氫彈周圍幾百米處,它們都是采自海王星星環的油膜物質。“太平洋”號飛離後,氫彈爆炸,所形成的小太陽把光和熱量瘋狂地傾瀉到這寒冷的太空深淵中,周圍的球體瞬間汽化,油膜氣體在氫彈輻『射』的颶風中迅速擴散,隨後在冷卻中化為無數微小的顆粒,塵埃雲形成了。這團雲的直徑達兩百萬公裏,超過太陽的直徑。
塵埃雲形成的位置,是三體探測器預計將要通過的區域,這是按三體探測器的發動機停機前所觀測到的軌道計算出來的。肯博士和羅賓遜將軍的這個計劃,是期望通過三體探測器在人造塵埃雲中留下的尾跡精確測定它的軌道和位置。
“太平洋”號完成了造雲作業後就返回海王星,留下了三艘小型飛船,在探測器顯示尾跡後對其進行近距離跟蹤,“藍影”號就是其中一艘。這種高速小飛船被稱做太空賽車,其唯一的有效載荷就是一個僅能容納五人的小艙,其餘部分全是聚變發動機,具有極高的加速能力和機動『性』。塵埃雲形成後,“藍影”號曾穿過整個雲區,以實驗是否能在雲中留下尾跡,結果是令人滿意的。當然,尾跡隻能由一百多個天文單位外的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在“藍影”號上無論是塵埃雲還是自己的尾跡,什麼都看不到,周圍的太空空寂依舊。不過在穿過雲團後,太陽處於雲後,這時駕駛員堅持說看出太陽變暗了一點點,而且它原來清晰的邊緣變得模糊了,儀器的觀測也證明了這一點,這是這個巨大的人造物留給他們的唯一視覺印象。
“隻剩下不到三小時了。”指令長看看表說。塵埃雲實際上就是一顆圍繞著太陽運行的稀薄的巨型衛星,它的位置在運行中不斷移動,一段時間後就會移出探測器可能通過的區域,那時就要在另一個更靠後的位置再造一團塵埃雲。
“你真的希望我們跟上它?”駕駛員問。
“為什麼不呢?我們在創造曆史!”
“那東西不會攻擊我們嗎?你我都不是軍人,這事本來應該由艦隊來幹!”
正在這時,飛船收到了來自林格-斐茲羅監測站的信息,報告三體探測器已經進入塵埃雲並留下尾跡,它的精確軌道參數已經測定出來,命令“藍影”號立刻起航與目標會合,進行近距離跟蹤。雖然監測站距“藍影”號有一百多個天文單位之遙,信息傳到這裏有十多個小時的時滯,但現在就像鑰匙已經在印泥上按了模,軌道的計算連稀薄塵埃雲的影響都考慮進去了,會合隻是時間問題。
“藍影”號按照探測器的軌道參數設定航向,再次進入看不見的塵埃雲,向三體探測器飛去。這次飛行的時間顯得很長,十多個小時過去了,指令長和駕駛員都很困倦,但與目標不斷縮小的距離還是令他們緊張起來。
“看到它了!我看到它了!”駕駛員大喊起來。
“你胡說什麼?還有一萬四千多公裏呢!”指令長訓斥道,即使在全透明的太空中,肉眼也不可能看到一萬四千公裏外的一輛卡車。但很快,他自己也看到了,在軌道參數所指示的方向,在靜止的星空背景上,有一個亮點在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