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諸侯會盟(2 / 3)

他想到此處便有了定計,笑道:“子進昔日為太傅,位還在三公之上,吾等皆是下臣,子進可當此位!”

曹操是組織者,說話有分量,一時間秦峰當盟主的呼聲高了。

秦峰一見事情不妙,急忙說道:“那都是昔日的事情了,吾敬本初兄長,他又是三公之後,可當盟主。”

當事人都說了,誰還能反對。諸侯便感到秦峰心胸寬廣,仁厚待人,十分佩服。

袁紹最怕就是秦峰爭奪,若是他當上了,自己就示弱了,若是他當不上,還要整日裏提防他下絆子。見他主動相讓,鬆了口氣,見自己是盟主,便十分感激秦峰。再看曹操的時候,十分不滿。“該死的曹孟德,關鍵時刻,就給吾背後捅刀子!”

曹操那叫一個鬱悶,暗罵秦峰操蛋,沒能構陷了他,反而將袁紹得罪了。便想到,若是吾家戲誌才還在,必不讓吾落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次日,十八路諸侯領兵彙聚與平原。

這十八路諸侯: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第十八鎮,上穀郡太守秦峰。

這十八路諸侯,便是今後群雄逐鹿的主要力量,然而此刻他們同心協力討伐董卓,唯有秦峰一人心裏明白,一年後這強盛的聯盟就會四分五裂相互攻伐。

祭天的會盟台,五六丈高,四周插滿了旌旗,數十萬大軍彙聚,綿延數平方公裏。

袁紹獨上會盟台,望案幾之上代表盟主地位的兵符將印,霸主的氣概油然而生。暗道:“諸侯尊吾為盟主,待得剿滅董卓,匡扶漢室,吾便與那千古流芳的周公一般……。”

隻有秦峰知道,這次討伐董卓最終無功而返,並且諸侯內部還起了內訌。他之所以來此,一是為了名聲,二一個就是洛陽城內有玉璽。

傳國璽!自古得之,便有九五之份,一定第一個衝進去,拿來回家當大印。

袁紹焚香拜倒與地,秦峰等人隨後在台下拜倒。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數十萬將士一起高呼,聲震天際。

眾諸侯亦是熱血沸騰,發誓同心協力,共誅董賊!

祭告完畢,眾人回營升帳。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多數同仇敵愾,但也有幾個暗懷鬼胎。其他先不說,就說曹操,就是為了自保。畢竟刺殺董卓未遂,若是不起兵,必定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再說袁紹,當了盟主心氣愈高,若是一鼓作氣滅了董卓,三公的地位都算是低的。

他琢磨了一下,行軍打仗糧草是最重要的,不能落入他人手中,而自己管著也說不過去,道:“既然諸公推舉吾為盟主,吾必定賞罰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