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40.海蝕奇觀和沙灘車(2 / 3)

當海岸受波浪及其挾帶岩屑的衝擊、掏蝕所形成的麵向大海的凹穴,其深度較大者稱為海蝕洞或海蝕穴。因波浪對海岸的衝蝕作用主要集中在海麵與陸地接觸處,故海蝕洞沿海平麵或海蝕崖坡腳處呈斷續分布。在鬆軟岩石構成的海灘上,海蝕洞發育不明顯;在較硬的岩石海灘上,則發育較完好。尤其在岩石節理及抗蝕較弱的部位,海蝕洞特別發育,深度可達數十米,甚至數百米。

這個位置看到的海蝕洞不太壯觀,但是如浙江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均是海蝕洞良好發育的例子。

著名的普陀山潮音洞和梵音洞,是海灘名勝中甚為著名的兩個海蝕洞。潮音洞高大深邃,深達20餘丈,在洞內可聆聽潮水洶湧翻滾之音,謂之“空穴來音”。相傳此洞還是觀音大士經常現身之處。梵音洞以高見長,其高可達數十米,具有“水勢奔騰峭壁開,半空雪浪似鳴雷”的壯麗景色。平時,兩洞霧靄沉沉,幽泉滴滴,頗有仙穴霧窟般神秘色彩。

海蝕窗,簡稱海窗,是從海蝕崖上部地麵穿通岩層直抵海水的一種近平豎直的洞穴。

海蝕窗的形成與海蝕洞的發育密切相關。在海蝕洞形成以後,波浪繼續向洞中衝擊、掏蝕並上衝,壓縮著洞內的空氣,使洞頂裂隙擴張,最後擊穿洞頂,形成與海蝕崖上部地麵溝通的“天窗”,故稱海蝕窗。

海蝕窗景觀在海灘上頗為罕見,普陀山的潮音洞頂的山石之上,有一孔穴,有一個海蝕窗,人稱天窗。從天窗裏,可俯聽潮音洞底的潮水海浪之音,可算海蝕奇觀之一了。

千奇百怪的海蝕地貌給人們的旅遊增加了無限的樂趣。中國海域遼闊,像這樣的自然景觀為數眾多,海南島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福建東山島的風動石、平潭島石牌洋的半洋石帆、大連的棒槌島,這些都是著名的花崗石海蝕柱;而台灣北部野柳的岩石石質較為疏鬆,海蝕地貌十分特別,眾多的蘑菇形的奇石布滿了海濱,最為人們熟悉的“女王頭”就在這裏。

海島,何以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各地旅遊者?除了其千姿百態、類型眾多和氣候溫和、四季宜人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其具有獨特迷人的海島風光。

海島風光,不僅僅是各種海島上具有的各種不同的旅遊地貌景觀,而且還包括在海島上可以觀賞到的其他景色,如海市蜃樓、海上口出等等。

2000多年以前,中國有一個**君土,曾三次東巡海疆,試圖從三個海上仙島上采摘長生不老之藥,結果當然一無所獲,然而它也說明了“海上仙島”自古就吸引著上至君土,下至黎庶的許多人。這個君土就是秦始皇,這三個仙島就是蓬菜、方丈、贏洲三神山。如今,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惟有那海上三神山依舊鑲嵌在渤海灣的萬頃碧波之中。

我國沿海的島嶼多達6500多個,其中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海島,亦不下數百個。這些海島不僅具有上述多種旖旎的海灘風光,而且還有各自獨特的景色。這些風景優美的海島,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海上仙境。

普陀山,全島麵積甚小,但廟宇遍布,香火旺盛,與九華山、峨眉山、五台山一起,列為我國四大佛山。海天佛國的普陀山,每年吸引著許許多多各地的善男信女,飄渡海洋,前來燒香拜佛。因此,稱普陀山為佛島,大概不致於言過其實吧。

岱山島又叫東海蓬萊,位於舟山群島中部,島海相依,孤懸海中,為舟山第二大島,全縣406個大小島嶼猶如一串閃亮的寶石鑲在東海碧波之中,島海相依,水天相連,構成了一幅天然畫卷。

岱山具有絢麗多姿的海山風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日照充足,氣候宜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茂。綠島、瀚海、鐵沙。奇山、潮聲、古洞與宗教特色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以“蓬萊十景”為主體,與“海大佛國”普陀山相依托,是集療養、旅遊、避暑、及海上體育運動於一體的海島旅遊度假勝地,古稱之為“蓬萊仙島”。

上岸後,眾人身上被海浪淋的差不多都濕身了。大家都不在乎,依然興致勃勃的講述著剛才看到的奇觀。

“小剛,來這兒的沙灘上一定要嚐試一下沙灘摩托。”孫陽提議道。

“好,試一下。”孫剛看過電視上,別人騎著四個輪子的摩托車看起來很威風,一直都沒機會嚐試一下。

海灘上的四輪沙灘摩托一定要坐坐,自己駕駛,在空曠的海灘上隨意兜風,這樣的機會可不是太多的。

孫陽和老板講價,20塊錢開上一圈。

孫剛這是第一次騎乘沙灘車,老板在旁邊囑咐著:“低速時,將方向把手切至欲轉彎之方向,上半身稍微前傾,雙腳踩穩,體重置於外側踏板上,以上半身取得平衡,油門保持定速。”

“高速時,基本操作和低速時轉彎相同,不同的是為了取得平衡和更大的離心力,上半身的移動也必須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