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40.海蝕奇觀和沙灘車
快艇停在海中,遠遠望去,可以看到許多海蝕奇觀。
顧名思義,海蝕奇觀乃為海浪侵蝕所造成的各種海灘景觀。海浪對海灘的侵蝕,可形成許多侵蝕地貌,但並不是所有侵蝕地貌均具有旅遊價值的。因此,為了區別起見,可將那些姿態奇特、景色美觀的海灘侵蝕地貌,稱為海蝕奇觀。
海蝕奇觀可以說是海灘風光中極其普遍而又獨特的一種。常見的海蝕奇觀有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柱、海蝕洞、海蝕拱橋、海蝕窗等。
正是在歲歲不止的外營力的作用下,軟硬不一的岩石組成的基岩海岸便會造出許多讓人驚心動魄的地貌景觀。
附近有許多遊船、快艇駐足,天上還盤旋著直升機,“隆隆”聲顯得有點噪雜。
孫剛看到嶙峋的礁石、陡峭的懸崖、神奇的石老人、幽邃的海蝕洞穴等等,顯得十分的滄桑。
不遠處的岩石群,千萬年來在海風和海浪的不斷侵蝕下,逐漸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奇岩怪石。
大自然花了幾百萬年時間磨蝕成的這些巨形石柱,大家隻花了半個鍾頭的時間就一覽無遺,拍了不少照片。有些遊客意猶未盡,還乘坐當地提供的直升飛機,在空中俯瞰這一片神奇的自然風景,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西邊是一片海蝕崖。海岸受海浪衝蝕及伴隨產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種向海的懸崖陡壁。主要見於基岩海灘。海岸在波浪的長期衝擊、掏蝕下,在海平麵處被侵蝕成凹穴,穴上的岩石被懸空,在波浪繼續侵蝕的情況下,懸空岩石崩墜,形成近乎直立之岩壁,稱為海蝕崖。
海蝕崖有死、活海蝕崖兩類。所謂死海蝕崖,是一種現代已不再發育而趨於衰亡的海蝕崖,其崖壁漸漸變緩,不再後退,崖麵上生長植物等等為其標誌。活海蝕崖則相反,由於崖麵受到海浪的衝蝕,比較陡峭,上無植物生長。一般情況下,活海蝕崖的景觀比死海蝕崖雄奇。
涼涼的海風從臉邊吹過,卷起的浪花一遍一遍的拍打著岩石發出海浪所特有的那種波濤之聲,確實是給人一種興奮愉悅之感。特別是因為今天風大浪高,不進有浪花從岩石邊翻打上來,更加讓人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和神秘。
海蝕崖高度從數米至數十米不等。由於組成崖體的岩石性質不同,形成的海蝕崖也是各具風姿的。
其中如台灣北部的海蝕崖由火山灰、凝灰岩、熔岩等組成,質地堅硬,形態奇特,形成的海蝕崖高達20-70米。
富貴角和鵝奈鼻兩處的海蝕崖由熔岩構成,高度均達30米左右。其它如大連小平島一帶的海蝕崖由遠古代石英岩組成,崖高可達30米以上,最高可達50米。這些海蝕崖均是我國海島及海灘上著名的海蝕奇觀。
斷崖海灘也是可以劃為與海蝕崖相似的一類海灘景觀的,隻是斷崖海灘那高大陡立的懸崖,是由於斷層而形成的。從形態上講,斷崖可以比海蝕崖更高峻些,可達數十米至數百米,因此,給人的感覺是斷崖更為雄奇險峻,氣勢磅礴。
海蝕崖前,有一片微微向海傾斜的平坦寬闊的基岩平台。那是海蝕平台,又稱浪蝕平台或波築平台、磨蝕台等。
海蝕平台是由於海岸受海浪衝蝕,海蝕崖不斷衝刷後退而殘留下來的。其寬度隨海蝕崖的後退而加大,因此,海蝕平台的寬度往往與當地的波浪強度成正比。海浪越大,對海崖的衝擊越強,海岸的崩塌後退越快,相應的海蝕平台也越寬廣。
在海蝕平台上,往往發育各種海蝕溝槽、礁石洞穴以及海蝕拱橋、海蝕柱等,風景多變,奇特迷人。
海蝕平台的發育與海蝕崖一樣廣泛,幾乎所有有海蝕崖分布的地方,均有海蝕平台發育。
平台之上,遍布黑石礁、海蝕柱、海蝕溝、海蝕槽、海蝕芽及海蝕拱橋等,令人目不暇接。
在普陀山這個著名的海灘旅遊勝地上,也有不少海蝕平台發育。如白雲洞附近的海蝕平台,長150米、寬達40米,景色奇秀。
海灘受蝕後退,較堅硬的蝕餘岩體殘留在海蝕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稱為海蝕柱。也可以由海蝕拱橋受蝕,拱頂下塌而形成海蝕柱。由於海蝕柱形態多變,有的還頗具姿態,因此,本地居民常用“石老人”、“石公公”、“石婆婆”、“石蘑菇”、“花瓶石”等稱呼之。
海蝕柱在沿海常可見到。大連的黑石礁、綏中的“薑女墳”、北戴河的鷹角石、山東煙墩、青島石老人,浙閩台粵桂瓊沿海亦有廣泛分布。其中薑女墳是由四個弧立於海中的石柱組成,最高的達16米;北戴河的鷹角石也高達17米;海南島天涯海角處的“南天一柱”等等,都是我國沿海著名的海蝕柱景觀。青島的石老人是一個高達18米的巨大海蝕柱,其狀酷似一個駝背的老人站在海中遠眺,故得名“石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