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葬禮(下)(2 / 2)

李振江心裏很鬱悶,一輩子平平靜靜的,咋老了老了,反而越過越難受。其實這麼多年確實是對老婆子有些縱容了,不過她沒有大錯,隻是性情過於尖銳,總想著占便宜不願意吃虧,但說起來也是為了這個家。而且送走二老,養育子女,農村女人該做的她都做的很好。當年開木器店的張家被定成“小業主”,為了不牽連李家,她跟娘家斷絕了關係,到現在一兄一弟跟她也不來往。這麼個媳婦,縱容一些也是應該的。

至於說磋磨兒子,苛待兒媳,農村不就是這樣嗎,自己老娘當年即使癱瘓在床,不是照樣對張小娥非打即罵嗎,你還得上趕著把自己送上去,生怕婆婆想擰你時夠不到。

可時代不一樣了,人心也在變化,村裏已經有好幾家兒媳婦反鬧婆婆的例子了,老婆子再這樣肆無忌憚,保不齊有一天,她也會被反噬,到時候七十的人了,丟臉就丟大了。

更何況老四家那個李愷,更不是個省油的燈,從他砸李垚,打徐傳宗的事上能看出來,這孩子有自己的道理和原則,原則之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突破他的原則,他不會顧及什麼。真要是撕破臉,老倆可坐蠟了,動手倒不至於,給你幾句難聽的,你咋辦。

四彪子這事兒就是,有你什麼好摻和的,準有那麼大仇怨嗎,非要讓自己兒子下不來台,你兒子能忍你,你兒媳婦也能嗎?你孫子呢?萬一人家不忍呢,當著半村人給你個難看,能好受?就算事後老四再把他兒子教訓一頓,還有用嗎,臉已經丟了。

何苦來呢,唉。

安城市火葬場工作任務繁重,李焱他們回來時已經快十二點了。

李焱一邊吩咐幫廚的趕緊做飯,一邊開始安排靈棚。

搭棚的事是李愷安排的,全部外包給安城“殯葬總代理”張慶昌,專業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院裏的帆布靈棚已經搭好,最裏麵的的帆布牆上是“奠”字和挽聯,抵著帆布牆是靈桌,正中擺放黑白遺照,遺照前是骨灰盒,骨灰盒前麵是靈香和靈燭,左右各有一盆菊花,塑料的。

靈桌前是供桌,寬一米,長四米八。供桌上依次擺著二十六排盤子,每排四個盤子裏麵是相同的貢品:

瓜子、花生、蠶豆、鬆子;話梅幹、杏幹、葡萄幹、幹棗;橘子罐頭、黃桃罐頭、山楂罐頭、菠蘿罐頭;奶粉、麥乳精、橘子粉、葛根粉;桃酥、餅幹、雞蛋糕、麵包;

最後兩排都隻有三個盤子,一排擺著一袋米、一袋麵、一桶油;一排擺著一個豬頭、一整隻雞、一整條魚。

供桌兩側鋪著褥子,方便孝子們跪靈。褥子外麵與帆布之間是各種紙活兒。

最裏麵靈桌兩旁,靠著正麵的帆布牆是兩個大花圈,花圈前麵各自矗立著兩個紙糊的古裝小孩兒,男左女右,分別是金童玉女。

再往外都是紙活兒,陰陽宅,聚寶盆、車馬、金山、銀山還有電視機冰箱啥的,林林總總二十來件。

整體場麵宏大,完全由張慶昌操辦,正像林頌北要求的,領先周邊二十年。

這時候李恒和李恪的車到了,李懷帶人拉著桌椅什麼的也回來了,支起幾張桌子,先吃午飯。

按照規矩先給靈前擺上飯,然後幾個至親的就圍在靈前捧著碗吃,幫忙的人聚到靈棚外麵的桌子吃。

下午事情多,幫忙的也很多,足有五六十號人。

院子前麵已經平出一塊空地,這片地方是野地,五八年曾在這裏開土爐大煉鋼鐵,不了了之後,這片地方就成了“死地”,種啥啥不長,也沒人願意開荒。張慶昌組織人搭棚子,一下午的時間,就立起來一大一小兩個帆布棚子。大的寬九米,長二十六米,足夠擺上27桌席。小的也有二十來平米,圍著上午盤好的六個大灶。

幫忙的十來個廚子也已經開始忙活了,今天就得把一些菜的半成品做出來,比如四喜丸子和豆腐泡就要提前炸出來,明天一早就要大鍋燉。

幾位老人也來幫忙了,百福爺和翠奶奶的老伴承攬了刷盤子刷碗的工作;翠奶奶帶著幾個老娘們疊元寶,剪紙錢;紅梅奶奶也帶著幾個老娘們在撕孝布,開始她還說一個人慢慢做就行了,等看到東屋堆積的五十匹布才知道自己托大了,才趕緊又找了幾個人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