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少卿(1 / 2)

進朱雀門,入承天門街。

當先左邊就是鴻臚寺,占地極廣;右邊是太常寺,占地與鴻臚寺相近。

有趣的是,柴令武在鴻臚寺,柴紹在太常寺,父子對望。

鴻臚寺卿喬師望, 貞觀二年出使草原,冊封薛延陀首領乙失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在番邦中樹立了足夠的威望

總而言之,在番邦沒點聲望,就當不了鴻臚寺卿。

鴻臚卿之職,掌賓客及凶儀之事, 領典客、司儀二署,以率其官屬,而供其職務,少卿為之貳。

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

凡二王之後及夷狄君長之子襲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詳其可否,以上尚書。

若諸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

凡天下寺觀三網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為眾所推者補充,上尚書祠部。

凡皇帝、皇太子為五服之親及大臣發哀臨吊,則讚相焉。

直白地說,就是:外交與皇室、官員的葬禮。

負責外交的典客署令為從七品下,負責葬禮的司儀署令正八品下,品秩的差異就已經說明二署的高下了。

少卿二人,除了柴令武, 就是長孫無忌的次子長孫渙, 上黨郡公。

關係稍稍有點複雜。

柴令武與長孫衝關係尚可, 與長孫渙沒有交往,與長孫無忌卻頗有恩怨,更是宿命之敵。

柴令武想明白了,那個兒戲似的造反,好像是長孫無忌鏟除李恪、李元景時,順帶將宿敵掃了進去。

否則,以李治的刻薄,會在顯慶年間追贈巴陵公主為北景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顯慶四年,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聯係上下文,你要說沒點關係,誰信?

長孫渙家學淵博,主掌司儀署,恰恰人盡其才。

柴令武在番邦中頗有威名,吐穀渾之戰隻是初露崢嶸,建昆州大都督府、收雲南故地,聲望已接近喬師望, 掌控典客署也無人敢置喙。

年輕, 絕對不是大唐評判官員的標準。

論年輕,柴令武能比長孫渙年輕咋地?

論出身,難道柴令武又比長孫渙低?

揪著這一條說事,得罪的不僅是譙國公一脈,更連趙國公一齊得罪了!

兩名從六品上寺丞,大約柴令武在國子監書學時的品秩;

一名從七品上主簿,也就這一兩年才減少的一個職位;

兩名錄事,從九品上。

寺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檢稽失;錄事掌受事發辰。

以上是鴻臚寺直屬人員。

典客署除了署令,還有從八品下署丞二人,正九品上掌客十五人。

司儀署的人員配置,不關柴令武的事,自然也懶得去記。

咦,沒有傳說中的外交鬼才王玄策嘛!

是還在黃水縣當縣令嗎?

值得一提的是,主簿是從萬年縣丞平調過來的赫連郭爾。

論品秩是平調,實則從京縣入了六部九卿,相當於提了一級。

是赫連郭爾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不是,赫連郭爾隻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做了最正確的選擇,麵對作死縣令叔仲傷的命令,選擇了“丁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