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臧縣的兵馬,八成退走,二成傷亡。
無須任何廢話,輸家自動離場。
畢竟這隻是一場小摩擦而已,還上升不到戰爭的地步。
安寧折衝府,隻有三名輕傷,回到隊列中,卻被夥長罵得狗血淋頭。
“別人都不負傷,憑什麼你要負傷?咹?丟臉!回去之後,每日操練加一成!”
不是矯情,是真的惱火。
大唐的爭鬥經驗豐富,操練之法也領先於同時代,對方又不是太過於凶悍,頂多就是中等意思,看看人家阿獐能穩紮穩打地取勝,你們就不行?
平時的操練,練到狗肚子裏去了?
三名府兵自知理虧,低頭認錯。
誰讓自己急於求成,沒能嚴守果毅都尉的教誨呢?
……
安寧折衝府並未將此當一回事,安寧縣令爨道遂卻認真了,親筆書寫了文牒,差縣尉送到了昆州大都督府。
司兵參軍司徒雷粗略掃了一遍文牒,眼現驚訝,吩咐安寧縣尉在公廨內等待,自己匆匆持著文牒跑到了柴令武的公房。
還正巧,長史柴令武、司馬爨誌遠、司馬阿底裏迷正聚集在一起,細看大都督、太子李承乾頒布的太子令暨大都督令。
稍稍注意一點,《唐六典》中規定,皇帝的下行文包括詔、製、赦、冊;皇後、太子的下行公文叫令;親王、公主的叫教;尚書省下發州、州下發縣,統稱符。
一些小說中“太子教”的說法,屬於錯位了。
李承乾這個大表弟,毛病是不少,人還算厚道,太子令中明確書寫,所有大都督府一應事務,悉托長史柴令武處置,無須請示,有先斬後奏之權。
雖然柴令武事實上行使了大都督的權利,畢竟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李承乾太子令下來,便再無掣肘。
事實上,周邊能給柴令武帶來一定掣肘的,隻有李愔的益州都督府。
但是,李愔並不實領益州事務,根本沒用。
西南一帶,還是小胖子表弟李泰鞭長莫及之處,自然更無人能阻礙柴令武。
太子令之外,是一封私信,李承乾以表弟的身份,感激表兄救治阿娘,並向表兄討教,如何麵對權柄越來越重的青雀,還盡量不能兄弟鬩牆。
柴令武笑了笑,伏案提筆。
投桃還須報李,大表弟展示了自己的善意,柴令武就必須回以意見。
因為長孫皇後在世,李承乾還不會召左衛副率封師進、刺客張師政、紇幹承基來刺殺李泰。
當然,憑這三人,根本沒能力接近護衛嚴密的李泰。
柴令武提醒大表弟,小心腿疾,出行車馬必須經過嚴格檢察。
曆史上,李承乾也是因為腿疾才忌憚本不如自己的李泰,加上李世民刻意恩寵李泰,讓其覺得會行廢立之事,引發了一係列無法挽回的悲劇。
“身畔之人,宜慎之。東宮官宦,為博清名,勸諫言辭將越來越激烈,殿下宜忍之,或以文道製之。”
柴令武能做到的,也隻能到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