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李寓,怎麼是你?”
“恩師,不光是我,其他同學都在,恩師在上,請受我等一拜。”
從古柳邊站起來的,不是自己的學生李寓是誰?張誌見他不顧地上潮濕,屈膝便拜下去。那些戴著鬥笠,披著蓑衣在龍池邊釣魚的人,也紛紛站起來向他行拜禮,然後把自己的漁簍拿過來,把魚倒到他的魚簍裏.....
“你們..你們這是做什麼?”
李寓說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恩師家中有困難,學生等無力接濟,心中愧疚不已,這些魚,是學生等唯一能回報恩師萬一的,請恩師請下吧。”
“請恩師請下吧!”
“請恩師請下吧!”
“..”
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孔,張誌那花白的胡須微微顫動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黃昏的細雨迷迷蒙蒙,打濕了他的眼眶。
張誌在李寓等學生的簇擁下,頂著細雨,踏著泥濘,高一腳低一腳地回到縣學。遠遠就看到縣學前圍著一些民眾,而縣學的教諭汪百真手上拿著什麼,神情十分激動,另外兩訓導康莊和韋成更是跪在泥濘的地上,又哭又笑,狀若瘋癲。
張誌和一群學生大驚,連忙跑過去。
“汪教諭,出了何事?你們這是......”
“張訓導,你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快來看看,咱們......皇帝聖明!皇帝聖明啊!”
張誌接過汪百真手上的公文仔細看起來,嚴格來說,這是一份通過朝廷發下來的聖諭,聖諭上開篇就以“天地君親師”來點明老師的崇高地位,細列了老師貢獻以及艱苦,最後張誌的目光死死盯在“加俸兩石”的字眼上,手裏魚簍啪的一聲跌在地上,一簍的鯽魚落在泥地上亂跳著。
“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
張誌恍如做夢一般,喃喃地問著。汪百真激動地答道:“是真的,當然是真的,這是聖上的旨意,是聖上的旨意..”
訓導雖然是也官,但未入流,之前每月的俸祿隻有兩石米,有時俸米還沒法全額拿到,日子過得苦哈哈的,一年到頭,連件新衣服都買不起,肉都吃不上幾回。
現在俸祿突然加倍,變成了月俸四石,這都快趕上明代的知縣了,縱觀曆代,這都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月俸四石,月俸四石....張誌反複念叨著,和另外兩個訓導一樣,有感皇恩浩蕩,忍不住老淚縱橫,麵京跪下三叩首,高呼萬歲!
周觀的百姓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後,議論紛紛,多數也稱讚皇帝給學官加俸是聖仁之舉。
一直以來,教諭與訓導這些學官都很得普通百姓尊重,他們傳播著知識,傳播著希望,但俸祿很微薄,生活過得很苦,和他們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反差,這些老百姓都是看在眼裏;
因此現在皇帝給學官加俸,多數人都覺得是應該的。
這次得到加俸的,是大秦所有的學官,整個大秦,將會掀起一輪尊師重教的風潮。不難想像,成百上千個州縣,都會出現像六合縣這感人的一幕,數以萬計的老師,將會因此受益,進而對皇帝感恩戴德。
接下來,朝廷要對所有老師進行培訓考核時,阻力將會減到最小,而秦牧要推動數理並軌教學,也擁有了普遍的支持。
而朝廷每年在教育上不過多投入了三幾十萬龍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