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夠告訴您的是——沒有用!居伊上校的調整——兩個連隊之間的距離由五十米拉長到兩百米——沒有用!”
“我不曉得,山陽一役,中國人攏共投入了多少火炮?——這個數字,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我能夠肯定的是——足夠的多!甚至,中國人可能設置了不止一處的炮兵陣地——我們甚至不大能準確判斷炮彈飛來的方向!”
“結果,驃騎兵連承受的炮火的密度,一點兒也不比斯帕吉連少!”
“毫不意外的,第二波騎兵衝鋒也……失敗了。”
“而且,同第一波衝鋒一樣,也是在‘大步’的階段,遭到密集的霰彈的轟擊而崩潰的。”
“這一回,回歸本陣的,兩個連攏在一起,合共六十一騎,傷亡率雖較第一波衝鋒略低,可也高達百分之八十五了。”
“這個傷亡率,遠遠高於一般情形下的騎兵衝鋒——實在是衝鋒的距離太遠而我們的勇士又太過英勇,堅持了過長的時間——而時間愈長,傷亡愈大。”
“若早早崩潰,反倒不會產生如此之高的傷亡率呢。”
“兩波衝鋒失敗後,我以為,居伊上校會放棄執行這樁自殺任務——我雖不是專業的騎兵軍官,可也看得出,無論如何,我們不可能衝破那道霰彈組成的死亡之網。”
“如果居伊上校放棄了,我想,大夥兒——包括阿爾諾將軍——應該都不會什麼,畢竟,事實就擺在眼前啊!”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十分鍾之後,居伊上校又組織起了第三波衝鋒。”
“這一回,還是投入兩個連——一個龍騎兵連,一個非洲獵騎兵連;陣型也還是標準的三線列。”
“不同於第二波衝鋒的是,兩個連不是一左一右、同時出擊,而是一先一後——龍騎兵連先出擊,馳出大約五、六百米、開始加速了,非洲獵騎兵連出擊——一前一後。”
“居伊上校的用意是:以龍騎兵連為非洲獵騎兵連之掩護,待中國人發現龍騎兵連後頭還吊著一條大尾巴的時候,龍騎兵連應已開始大步而非洲獵騎兵連應已開始加速,如是,至少,在慢跑的階段,非洲獵騎兵連未受打擊——即未受傷亡,如是,就大大的增加了其最後達陣的可能性。”
“而中國人在對非洲獵騎兵連進行炮擊的時候,因為前有龍騎兵連障目,炮擊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這又從另一方麵增加了非洲獵騎兵連達陣的可能性了!”
“這真是……高明的安排!”
“至於為什麼龍騎兵連在前、非洲獵騎兵連在後——我想,大約是因為,龍騎兵連是騎馬步兵,某種意義上,不算真正的騎兵;而隸屬北非編製的非洲獵騎兵連,卻一向被視為騎兵中的祖阿夫,最為犀利,論戰力,後者是強於前者的,因此,以前者為遮蔽,以後者為利刃。”
“不要被‘非洲’二字迷惑了,非洲獵騎兵連全由法國人和法國移民——即百分百法裔組成。”
“我本已沉落的心再次提了起來——居伊上校的這一招,能夠奏效嗎?”
“讚美萬能的主!居伊上校的這一招,竟真的——奏、效、了!”
“非洲獵騎兵連的整個慢跑階段,中國人都未發現龍騎兵連後頭的這條大尾巴;非洲獵騎兵連開始加速了,中國人才開始對之進行打擊,但明顯手忙腳亂,炮彈的落點,失之毫厘,謬以千裏;非洲獵騎兵連開始大步了,依舊陣型嚴整,不見缺口。”
“此時,前頭的龍騎兵連堪堪崩潰。”
“中國人開始集中火力,打擊非洲獵騎兵連。”
“但是——晚了!”
“霰彈的暴風雨中,非洲獵騎兵連的速度愈來愈快——開始衝刺了!”
“終於,屈肘立持在胸前的馬刀平平的伸了出去,一片驚動地的怒吼聲響了起來,‘殺!——’”
“我的雙手攥緊了拳頭:奇跡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