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形勢急轉而下!(1 / 2)

“還有,中國人的推進速度,也頗叫人放心。”

“根據偵騎的回報,中國人每一的行軍裏程,皆在五至十公裏之間——似乎,也並不比我們的陸路部隊多多少嘛!”

“就嘛!一般的雨季,一般的泥濘,這個路,法國人走起來辛苦,中國人走起來,難道就不辛苦了?而且,宣光、太原一線,已經算是山區,道路之崎嶇,更在越池—宣光段之上!上帝是公平滴——至少,他老人家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偏幫異教徒的吧?”

“另外,中國人推進速度的緩慢,似乎也不僅僅是因為道路通行能力的問題——他們走走停停,磨磨蹭蹭,猶猶豫豫,給人這樣一種感覺:他們其實是很不樂意出來辦這趟差使的。”

“這倒是可以理解的——我若是帶兵的中國將領,我也不樂意辦這件差使——我手頭上的真正靠譜的兵力,不過二千五百,敵人的兵力,數倍於此數目,這個仗,咋打啊?”

“更要命的是,敵人還有大炮——現代化的大炮!”

“軍力對比如此懸殊,辦這樣的差使,不形同過去白送人頭嗎?”

“直到彼時,我們依舊不曉得,其實,中國人也有大炮——現代化的大炮。”

“不過,中國人走的再慢,也終於到達了山陽——距宣光之直線距離,不過二十四公裏了。”

“就在此時——哈哈!我們的陸路部隊終於趕到了!終於搶在中國人之前,趕到宣光了!”

“水陸彙合!建製完整!步、炮、騎皆備!——尤其是炮兵!可愛的炮兵,你們終於來了!”

“隻是,呃,你們,咋……恁副模樣涅?”

*

*

繼續《安南戰紀》,講述者,“遠東第一軍”司令部作戰參謀達尼埃爾上尉。

“幾乎每一位——走水路的——見到我們走陸路的,都會不由自主的睜大了眼睛。”

“我曉得他們的驚愕從何而來: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官兵,沒有一個例外——都像是在泥漿裏打過滾兒的——軍裝的上衣,如果細辨,還勉強看得出本是藍色的;軍褲,已經根本不辨顏色了。”

“每一個人,都是首如飛蓬的樣子——且須發上,都沾滿了泥漿。”

“事實上,不是什麼‘像’——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實打實的在泥漿裏打過滾兒,有的,還打了不止一個滾兒呢!”

“阿爾諾將軍本來滿腔歡喜,但他的高興勁兒很快就過去了——他不能不接受我的建議:走陸路的部隊,不可能馬上投入戰鬥,要給他們——呃,這個‘他們’,也包括我本人——一段時間休整、恢複。”

“至少,得給我們四十八時吧!”

“四十八時?”

“可是,中國人已經到達山陽了——距宣光之直線距離,已不過二十四公裏了!”

“二十四公裏——若是急行軍的話,不到二十四時,就可以抵達宣光了!”

“不過,還好,這個‘急行軍’,對於中國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糟糕的道路通過能力,薄弱的求戰意欲,都使中國人很難加快腳步;而且,製約中國人‘急行軍’者,尚不止於上述兩端。”

“我們‘圍點打援’的預設戰場,並非在宣光城下——一來,地勢狹窄,施展不開,不利野戰;二來,若距宣光城太近的話,我軍同中國人交戰之時,後背可能受到宣光守軍的襲擊——我們雖然看不上越南人的戰鬥力,但腹背受敵,總是兵家大忌。”

“我們的預設戰場在哪裏呢?”

“就是在山陽。”

“山陽是個很特別的地方。”

“首先,名字就特別。”

“在中國話裏頭——越南亦使用中國文字,‘山陽’應是‘山南’的意思,但事實上,山陽在山北——山陽地區是其東南方向的三島山北麓的自然延伸。”

“同時,山陽地區也可以算是其東北方向的三池山南麓的自然延伸——如果僅就山陽和三池山的關係來看,‘山陽’倒可勉強算是‘山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