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長路漫漫任我闖,一不小心跌倒了(1 / 2)

本章節選自《安南戰紀》,但內容並非接續上一章《法蘭西的惡性連鎖反應》——北寧戰役之後為山西戰役,是役《亂清》前文已有詳述,不再贅及;本章中的“我”,也不是《安南戰紀》的作者居伊?鮑利斯,而是鮑利斯的一位采訪對象亨利?達尼埃爾——時任“遠東第一軍”司令部作戰參謀,軍銜上尉。

*

*

“從山西出發的時候,部隊的士氣是很好的,我乘坐的船隻,因為是司令部所在,乘員中,軍官相對士兵的比例較高,而阿爾諾將軍的性格,又素來保守、沉靜,所以,部下們比較安靜;但其他的船隻上,可就熱鬧的多了,河麵上,飄蕩著夥子們快樂的喧嘩聲、呼哨聲、歌聲以及各種器樂的聲音——軍樂團起勁的演奏,許多雅擅器樂的官兵也加入了合奏。”

“好士氣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剛剛攻下了一座北圻重鎮,取得了一場難得的、輝煌的勝利;同時,我們也都相信,另一場輝煌的勝利正在向我們招手——宣光的守軍,隻有越南人,沒有中國人,以越南人在山西戰役中的表現,宣光,還不是手到擒來嗎?”

“另外,彼時,下級軍官和士兵們還不曉得‘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全軍覆沒’的消息——司令部嚴令封鎖相關消息,理由是,這個消息十有八九是中國人的‘心理戰’,如果不加抑止,任其蔓延,豈非叫中國人得售其奸計?”

“還有,從山西到越池的行軍,十分順利,也是官兵們的好心情的來源之一。”

“之前,弗朗斯西教授領導的紅河探勘隊,乘坐‘梅林號’,自紅河口一直上溯至越池,因此,山西至越池段的紅河水文,我們也是清楚的;而時近雨季,水量豐沛,河麵寬闊,山西至越池的行軍,便理所當然以水路為主,部隊所乘船隻,亦以‘聯合艦隊’的船隻為主——噸位既大,又都是蒸汽船,自然比較舒服,所以,這一段路的行軍——十分順利。”

關於弗朗斯西、“梅林號”以及“紅河探勘隊”之種種,詳見本書第十二卷《幹戈戚揚》第一零九章《英雄所見》。

“我反複強調‘十分順利’,是有特別用意的——與山西至越池這段路相比,之後的行軍,實在是——太不順利了。”

“越池,是一個轉折點。”

“紅河越池以上河段,一來,水文不明,二來,河道收窄,‘聯合艦隊’五百噸以上船隻,皆不宜行駛,我們不能不更換‘春水社’為我們收集的純風帆動力船隻,這些船隻,數量雖然不少,但噸位都很,總運力有限,因此,部隊不能不一分為二——一部分換乘純風帆動力船隻,走水路;一部分上岸,走陸路。”

“其中,炮兵走陸路。”

“當時,我們一致認為,噸位純風帆動力的船隻,自然是不適合運送沉重的火炮的;而用這樣的船隻運送牽引炮車的馬匹,也會很麻煩。”

“然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將火炮拆卸開來——炮車也是可以拆卸的,‘沉重’,對於噸位純風帆動力船隻來,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至於馬匹——用噸位純風帆動力船隻運送馬匹,當然是件麻煩事兒;不過,炮兵部隊的馬匹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