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界的熱鬧,就更加不必了。”
“而且,這個熱鬧,不止於法國自己的新聞界,歐洲其他主要國家的新聞界,也很熱鬧,尤以普魯士為甚。”
“想來,我的讀者們都看過了《南德意誌報》那副著名的漫畫:混亂的海麵上,皇帝陛下穿著女人的衣服,包著女人的頭巾,驚恐萬狀的縮在在一條舢板裏;一個侍衛,正用手中的船槳猛力拍打一個載沉載浮的法國海軍士兵——他正試圖攀上舢板。”
“不遠處,兩條軍艦熊熊燃燒、緩緩下沉——一條‘凱旋號’,一條‘窩爾達號’,她們都是‘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的旗艦:前者是‘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第二分艦隊的旗艦,後者是‘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第一分艦隊的旗艦。”
“這副漫畫的某些細節並不是十分準確——皇帝陛下當然沒有親臨蘇竇山海戰的現場;另外,‘窩爾達號’也並沒有被擊沉——她向中國人投降了。”
“但是,誰又會在乎這些細節呢?”
“考慮到皇帝陛下本人也應看過這副漫畫,因此,他的頂住了輿論山呼海嘯般的壓力、沒有臨陣換將、叫魯埃總理等諸公卷鋪蓋滾蛋便實屬難得了;也因此,他的接下來的應對的策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他迫不及待的要拿歐洲戰場的勝利衝抵亞洲戰場的失敗。”
“於是,在梅斯的主力部隊尚未完成集結的情況下,皇帝陛下便嚴旨敕令巴讚元帥遣軍進入普魯士境內,發動薩爾布呂肯戰役。”
“結果——唉!”
“蘇竇山海戰的慘敗開啟了惡性連鎖反應——為了拿歐洲戰場的勝利衝抵亞洲戰場的失敗,不待梅斯集團集結完畢,便非常倉促的發動了薩爾布呂肯戰役;而為了衝抵薩爾布呂肯戰役的失敗,更加倉促的——非但巴讚元帥的梅斯集團沒有準備好,麥克馬洪元帥的斯特拉斯堡集團也沒有準備好——便進行了規模更大的維桑堡會戰。”
“結果——唉!”
“好吧,維桑堡會戰什麼的,是後話了,且也不是亞洲戰場的事情,我還是先回越南——回北圻的戰事吧!”
“需要明的是,我在西貢的軍醫院裏呆了將近半年時間,當然未能親曆北寧戰役之後的北圻戰事,不過,我先後采訪了數十位這些戰事的親曆者——他們都是我的戰友,因此,我有足夠的信心,本書關於北圻戰事之一切,皆可被視為作者——即本人之‘親曆’。”
“在上述數十位真正的親曆者中,有三位紳士對本書這一部分的成文的幫助尤其之大,他們是:達尼埃爾先生——彼時,他是‘遠東第一軍’司令部的作戰參謀,軍銜上尉;歐仁先生,彼時,他在‘遠東第一軍’混合步兵團服役,軍銜上士;熱拉爾先生,彼時,他服役於‘遠東第一軍’第一師第五十一團——他是一位列兵。”
“他們三位,都具有誠實、正直的高貴品格,是真正意義上的紳士,我無保留的信任他們對我的每一句話。”
“接下來,我將嚐試著調整視角——不是用我本人的視角、而是用上述三位紳士的視角,來告訴我的讀者們,北寧戰役之後,北圻戰場上,都發生了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