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天助我也!(2 / 2)

到這兒,微微壓低了聲音,“蘇竇山、黃龍山一役,雖然肯定不是中國人吹噓的那個樣子,但是,我想,‘北京—東京’艦隊,多少還是有些損失的——這一仗,恐怕不能算咱們打贏了!”

呃——

“如是,”莫雷爾用力揮了下手,同時,聲音又高亢了起來,“北圻戰場就更有盡快取得更大突破的必要了!不然,何以在政治上、軍事上‘平衡’海路的……‘挫’?”

頓一頓,“同時,若陸路取得了更大的戰果,兩相對比——相對於‘北京—東京’艦隊,咱們‘遠東第一軍’的戰績,就顯得更加突出、更加輝煌了!”

嗯,介麼,聽著,還是挺叫人心動的,可是——

阿爾諾用兵,一向持重,主攻方向由東路轉至西路,對於軍事部署來,屬於重大的、戰略性的變化,這場戰爭,陸、海並舉,即便海路一切正常,倉促之間,叫他下這個決心,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何況,目下的情形,是海路出了重大的狀況?

不管中國人吹了多大的牛,“北京—東京”艦隊“第一批次”畢竟還是“受挫”了——就是莫雷爾也不能不承認這一點;而不管“大挫”還是“挫”,對於整個戰局來,皆為一重大變化——原先可是以為,中國艦隊必定龜縮軍港之內,任由“北京—東京”艦隊縱橫海麵呢!

置戰局的“重大變化”而不顧,對部署做出“重大改變”,這——

難啊!

還有,莫雷爾這個人,單聽他口若懸河,總是很有道理的感覺,可是,他的大計,真正執行起來,又總是磕磕絆絆,不是那麼回事兒了,譬如,山西一役,第一師的正麵進攻,勞而無功,還是靠同他一向不對付的熱雷米的混合步兵團才解決問題……

當然,話又了回來,山西戰役的始作俑者,還是莫雷爾;看來,大方向上,莫雷爾還是有眼光的……

正在躊躇不決,又是一聲“報告”——又有信兒送來了。

這一回,不是交趾支那總督府的信兒,而是——

“那個吳鯤,”阿爾諾看過信,再次皺起眉頭,“撐不住了,向我軍求援——”

頓一頓,歎口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位,該怎麼辦吧!”

吳鯤在信中,中國軍隊數量既多,兵甲更利,攻勢很猛,他的部隊,槍械不精,子藥不足,支持不住,不能不由諒山西撤,中國軍隊銜尾追擊,緊咬不放,寫這封信的時候,他差不多已經退到保勝了——他不能再退了,再退,就進雲南了!

“圍剿吳鯤的,”第四十七團團長伯多列威蘭道,“不是廣西的地方部隊——什麼‘綠營’嗎?而防守山西西門的,不也是什麼‘桂軍’嗎?——這個‘桂’,不就是廣西嗎?吳鯤怎麼……連這樣的部隊也打不過呢?”

諸將都想:是啊!不都“桂軍”的戰力較越南人也高不了多少嗎?

就在這時,莫雷爾一拍大腿,大聲道:

“助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