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認識的那個驚才絕豔的楊果,還能有誰能夠讓一向以嚴格著稱的陳宗岱收為弟子呢?陳宗岱在東山大學這麼多年,雖然帶了不少博士生,但是能夠讓他如此在意並且親自推薦上《翻譯達人》的人寥寥無幾。
可是,就算是嚴格,怎麼會這麼快?羅林知道,在去年認識的時候,楊果都還沒有被東山大學錄取呢!就算是現在,他也隻是收到通知書吧?連一個正式身份都沒有,居然都已經在國內頂級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了?
該不會是陳宗岱自己寫的,然後推到楊果的頭上吧?這個念頭剛剛在羅林的腦海裏閃過,就馬上被他給否決了。
不可能!
就以羅林自己對陳宗岱的了解,他知道陳宗岱這個在學術上非常頑固的家夥絕對不會允許學生造假,也不可能自己造假。再者,陳宗岱是國內功能語言學學派的領頭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在自己的領域上深入研究,他會去研究什麼勞麼子新理論?說給誰都不相信。
不管怎麼樣,羅林擦幹淨水漬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坐下來翻看起這篇文章。
沒想到,這一坐,就是三個小時!
羅林連一口水都沒有喝,看著看著就全部精神都投入了進去,區區幾頁紙、不到一萬字的文章,羅林竟然一動不動地看了三個小時。
最後他終於歎了一口氣,丟下雜誌,仰坐在椅子裏:“後生可畏啊!老陳是撿到寶了!”
看到楊果的這篇文章,第一眼掃了一下他的內容提要,羅林跟國內很多教授一樣,都覺得很荒謬。
“信達雅”是國內遵循已久的翻譯標準,甚至都成了所有學語言的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而楊果的內容提要中,卻是要將這個標準推翻,然後重新樹立新的標杆——以譯者為中心的標杆。
這個“狂妄”的觀點讓所有看的人都接受不了。
但是羅林又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他還是耐下心,認真地看起了後續的論文講解。看到後麵,他就發現自己越發無法自拔。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楊果這篇論文是有理有據,每一個觀點都擁有著一個強有力的例子可以用作證明。越看到後麵,羅林就發現自己本來堅定無比的內心竟然有了一絲鬆動,而且腦海裏竟然覺得楊果說得有些道理!
這也導致了他紋絲不動地坐了三個小時。幾乎是整個上午,羅林都在仔細地琢磨楊果提出來的觀點和案例,然後還拿自己的經曆進行對比研究。
到後麵,他自己都驚恐地發現,自己竟然很認同楊果的這個理論。
“難道是因為認識的關係?”羅林腦海裏閃過這樣的一個理由,不過很快就被他給推翻了。
笑話,羅林自己也是一個在學術上很嚴謹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