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絕密試驗(1 / 2)

三杯酒下肚,唐一明娓娓開講,一段塵封經年的秘密往事,便在陸強麵前徐徐展開。

1976年2月22日,雨夜,三江市金山縣。

一輛軍用救護車和五輛大型軍車沿羽江支流龍言江一側的山路冒雨前行。

沿途,零星散布民居,山民們習慣早睡,車隊無人觀看,院壩裏的狗兒們也不吠叫,顯然,這樣車隊在山鄉司空見慣。

一個小時後,車隊抵達金佛山北麓一處掛有“紅權機械廠”牌子的大門前,門衛是荷槍實彈的軍人。

從救護車下來的中校軍官正是唐一明。

他冒雨快步走到門崗,出示證件。

門衛仔細查看證件後,打了個電話。

很快,廠裏出來兩名身著白大褂的女醫生,帶領車隊進入廠區。

救護車與軍卡分向而行。

救護車來到廠醫院。

叫劉長風的副廠長、叫張龍的醫院院長迎候在門口。

救護車上是唐一明的整個團隊,含他在內一共6人。

唐一明立即組織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

會議內容主要是,國防部收到927關於歸國博士林澤賢罹患絕症的報告。

部長將這份原本並不算特別的報告呈送到了分管軍醫的陸軍元帥那裏去了。

唐一明宣讀元帥的批示:

“林澤賢忠於祖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業務領先,孤兒且未婚,本人有意願,是人機交互工程不可多得的可靠試驗品。”

“即日啟動016號項目。”

“唐一明任組長,將015號裝備成套轉移至927秘密實施,項目代號927016。”

唐一明宣讀完,附帶讀密級:“此事絕密。保密期限:20年。”

唐一明的項目組成員,便是三江軍醫大學孫建軍,西南醫科大學譚芳芳、鄭洪波,國防科技大學黃克儉、高玉德。

5位都是在001-015工程中有過臨床經驗的專家。

唐一明要求劉長風、張龍按照上校規格,在廠醫院職工宿舍解決好專家們的一應後勤保障。

然後,唐一明便在劉長風帶領下,去檢查項目儀器。

由於林澤賢已深度昏迷,隨時可能失去生命體征,他要求連夜安裝,第二天上午10點前務必具備手術條件。

劉長風帶著唐一明上了一輛吉普車,往那5輛軍車的方向駛去。

10分鍾後,吉普車開進一個山洞口。

那便是927地下核工程!

那是挖空一座山的宏大建築,整個地下工程可用麵積達到22萬多平方米。

大型洞室有30多個,支洞、隧道200多條,山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中又有洞,隱藏千軍萬馬都是件輕鬆的事。

唐一明帶來的五輛軍車是將015號項目儀器轉運過來。

為什麼要轉運?

唐一明也是許多年後才搞清楚,其實,人機交互項目是陸軍邪醫集團的私活,為免讓海軍、空軍知悉,必須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劉長風帶著唐一明,進入一個支洞中的小樓,上行5層,走平路約100米,接著就開始下樓。

這一下,就一連下了十八層!

唐一明暗叫恐怖:如此恢宏龐雜的地下人工建築,若非親眼所見,絕對不可能相信。

終於來到一間有著20公分厚鋼甲門的實驗室。

隨車而來的工程師正在有條不紊安裝儀器。

儀器主體框架已就緒。

整個儀器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正三棱柱,每條邊長大約5米,棱柱高也大約5米。

三個棱麵密密麻麻地安裝著各種儀表,每一麵至少有三、四百個。

正棱麵一側,在高1.5米處開了一個1米高、2米寬、深約1米的長方形孔洞。

孔洞正中放置著一個金屬球,球上密布點狀突起。

長方形孔洞的五個麵上都伸出成捆的細線,工程師將這些細線小心翼翼地逐一連接到金屬球的點狀突起上。

唐一明對安裝團隊的工作十分放心。

第二天上午10點,手術如期進行。

手術便在地下深處這個房間實施。

五位專家齊上陣,唐一明在一旁掠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