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曆史充滿了偶然!(2 / 2)

,每年的十月份,李治都會臨幸湯泉宮,而寢殿則會選為七星殿,與寒風凜冽的西繡嶺比較,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

暖殿流湯,玉渠香細,宛如仙境,置身此地,不僅能掃盡寒氣,更容易讓人心生惰意,陶醉其中。

看看上麵那對至尊夫婦就知道,穿著單衣,品著香茗,神情怡然自得,有一搭無一搭的手談,過的不是一般的愜意。

抖了抖袍子,李賢上前,拱手見禮:“見過父皇,母後。”

“哦,六郎來了,免禮吧!”,放下手中的棋子,武後笑眯眯的了一句。

武後的心情顯然不錯,不僅免禮、賜座,還讓宮人給他拿些從南方送來的瓜果。家果然富貴無邊,即便外麵白雪皚皚,這裏依然能吃到時鮮的瓜果。

果然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關中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還穿著單薄的衣服,靠著體溫與寒冬對抗呢!可這裏,該怎麼樣,仍然還怎麼樣,這就是皇權!

李賢是想吐槽兩句,可一想到當麵的是什麼人,且自己如今又是這“朱門”的一員,到嘴邊的話,也就生生地咽了下去。

不過,他也並沒有動盤子裏的瓜果,隻是拱手謝了恩,挺直了腰板,等著盯著棋盤的皇帝話。

這一幕,當然也被武後看在眼中,心中道了一聲:迂腐,也沒有繼續話,隨手拿了一枚棋子,落了下去。

“朕原以為,你會來的早一些。”

十一歲的兒子,拒絕親生母親的賜予食物的行為,在李治眼中就是耍孩子氣。他當然知道李賢是為什麼來的,且也一直在等。

“你對朕的處置不滿意麼?不知道這家最忌諱的是什麼嗎?”

李治語氣生硬,當然是有原因的,大唐不僅繼承了前隋的國體官製,更是繼承頗為嚴重的內鬥,前朝、後宮莫不如此。

從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其次是貞觀中期的儲位之爭,再到永徽初年的高陽公主謀反一案,最後武後與王、蕭二後妃的“生死時速”,及犧牲品李忠。

皇室的內鬥,帶動著前朝,政局,且一次比一次大,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李治這輩子,見的血腥太多了,他不想皇子們被身邊的奸臣挑撥,再次出現手足相殘之事。

“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何況陛下為下父呢,兒臣不敢!”

李賢心裏清楚,父皇要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氣氛。心裏就是再不滿,麵子上的活計,必須做足了。

皇帝還沒有迂腐到與一介腐儒一般見識的程度,他在乎的是李賢的態度,是否與他的兄弟心生嫌隙。

來之前,李賢命內宦,將院子裏的那條通體雪白的狼犬,送到了李哲的寢殿,相信這份禮物,足以彌補兄弟之間那“誤會”。

孩子嘛,撂抓就忘,這是很容易修複的,犯不著大動幹戈,輕動兩府的近臣。傳出去,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的人,還不知道會傳成什麼樣呢!

總而言之,萬般有錯,都是在他一人身上,體恤手足不夠,馭下不嚴也行,他都扛了。如此了結,對於陛下的麵子和皇室的體麵、團結,都是一個周全的處理方式。

“哦,這麼,你都替朕想好了?”,李治的聲音瞬間下降了幾度,且有意無意的看了武後一眼。

注意到變化的李賢,趕緊回了一句:“兒臣隻是諫言,僅僅是建議,具體怎麼辦,還要看父皇的聖裁,僅此而已。”

哼,“子一言九鼎,朕過的話,豈能因你一黃口兒而改變!”

“讓王勃去鄠縣做縣令,他要是再出岔子,朕唯你是問。”

李治的話雖然的很不客氣,但事實上,他已經準了李賢的諫言,即沒有拿掉王勃在雍王府的差事,同時還實授了一個京縣縣令。

由此可見,他對李賢的團結兄弟,且適當補救的態度,很是滿意,否則也不會就此寬宥了王勃。

“諾!”,嘴角微微上揚的李賢,躬身行了一禮,轉身退了出去。

待李賢的背影消失後,李治淡淡地了一句:“你發現沒有,這子最近變化的很大啊!”

精於世故的武後,當然明白皇帝所言的含義,隻是攤開雙手,無奈道:“陛下,這可不是臣妾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