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城。
唐軍這些日子,一直都按照穩紮穩打的策略,有條不紊的以石堡城為據點,不斷的推進擴大戰果,尋求和吐蕃的決戰。
無數的輕騎,帶足了糧草,分布出動,以雷霆掃穴之勢,犁庭掃穴吐蕃境內的部落聚集地。
這樣的舉措,雖然需要付出漫長的時間。
但卻也是最為直接的威脅。
將吐蕃境內的人,都趕出聚集地,趕往吐蕃的王城,以此增加吐蕃王城的統治壓力,逼迫對方不得不組織大軍,主動尋求與唐軍的決戰。
將吐蕃和大唐在戰略上的態勢徹底的扭轉過來。
從以往,大唐主動出力,變為吐蕃不得不接受,王城日益增多的人口壓力,而出動兵馬和唐軍決戰。
這樣的變化所帶來的好處,是不可限量的。
唐軍可以從容不迫的以不變應萬變,去應對吐蕃境內的來犯之敵。
“將軍,您說吐蕃人會不會最後受不了,都跑了?”
“那得看他們的脊梁骨夠不夠硬了。”
“將軍的意思是?”
石堡城南向的城牆根下。
高水寒靠在一塊石頭上,邊上除了尚羅利、曹仁奇二人外,便是問話的隴右軍幾名將領。
因為石堡城現如今的定位,就是隴右方向,征討吐蕃的中樞根據地。
這一麵的城牆,在這些日子裏,不斷的接受著改進。
整個城牆下,無數道溝壑,不斷的加深加寬。
小腿粗的木樁,被放置在坑底。
而最惹人注目的是,地麵上那一個個小土包,每一個下麵都埋藏著一個破壞力極大的火藥包。
盡管尚羅利和曹仁奇,對這個有些多此一舉的防禦措施,有些不太認同。
他們覺得,如今吐蕃人斷無可能會,再一次回到石堡城這裏來。
這輩子他們都沒有這個機會了。
但是架不住高水寒的謹慎秉性,既然是大本營,那麼一切都要按照最嚴格最危險的防禦措施,去布置各種防禦手段。
先前,隴右軍將領的問題,還回蕩在高水寒的腦海中。
他想了想,輕聲回答:“若是他們當真脊梁骨都沒了,聞唐軍之向,便落荒而逃,本將大概是要給他們上一炷香的。若是不然,我軍大概還是要與吐蕃有一場決戰,打起來我軍將士便會有傷亡,到時候本將還是要給吐蕃人上一炷香。”
不管打不打,都要給吐蕃人上一炷香。
這樣的答案,讓問話的隴右軍將領們,不由疑惑的皺起眉頭來。
高水寒卻是笑了笑,不再解釋。
其實按照他的想法,他是真的希望吐蕃人能夠從現在開始,就聞聽唐軍到來,便聞風而逃,逃得越遠越好。
最好是能提前,逃到天竺去。
畢竟,這時候的天竺五國,幾乎可以用手握赤金的孩童來形容。
麵對能與大唐來來回回打了這麼多年的吐蕃人,天竺幾乎是沒有抵抗的餘地。
到時候,吐蕃人見著那麼大一塊等同於無主的肥沃土地,又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
這樣,這片高原就會落入唐軍手中。
而在此之後,唐軍完全可以跟在吐蕃人的後麵,按部就班的接收天竺土地。
唐軍就是中原王朝手上的一根鞭子,不斷的驅使著吐蕃這頭衝在前頭衝鋒,替大唐免費打工的牲口去攻占一片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