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官員閉上雙眼,似有所悟,眉頭時而微皺時而舒展,片刻後才一聲長歎。
這聲長歎似乎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整個大殿仿佛慢慢活了過來,眾人從那種情緒裏掙脫出來,方才一歎。
除了歎息還能做什麼呢?就如盧中書所言,此詞一出,從今以後寫中秋詩詞都不好寫了。
甚至有官員悄悄撕掉了手中已經落筆的詩詞,滿臉羞慚。
溫言也閉目許久,此時長出一口氣,歎道:“好詞,好詞啊!”
官員們紛紛出聲讚同:“一詞寫盡人間悲歡離合,令人讀之生情。”
“千裏共嬋娟...初聽感其豪放,再讀歎之浪漫,此傑作也。”
“開篇一問,倒是讓本官想起屈原的《天問》了,有異曲同工之妙。”
“仿若天仙化人之筆!”
也有人有些疑問:“此詞是哪位大家所做?”
“水調歌頭,此詞牌是發自隋煬帝之《水調》曲?”
“長安詩風濃鬱,何時出了這麼位寫詞聖手?”
坐在高台上的太子看向身邊的太後,發現太後沒有開口的意思,便回答道:“此詞從甘露殿傳來,是孤皇妹明珠所寫。”
殿內先是陷入了沉默,然後爆發出了更大的嘩然:
“此乃長公主殿下所做?!”
“怎麼可能?”
“甘露殿也能出這等詩詞?”
“長公主殿下不是有些癡傻嗎...”
太後聽不下去了,臉上有些怒色:“放肆!”
等到眾人的討論聲漸漸停下,太後才繼續開口,隻是聲音有些冷:“這是明珠在甘露殿眾目睽睽之下所做,難道還能有假?諸位鑒賞即可,今日不要再讓哀家聽到議論明珠的聲音!”
百官匆匆行禮致歉,太後一拂袖子:“既然壓軸之作已經出場,那就罷宴,百官隨哀家去往宮門與民同樂!”
太後轉身離席,一個宦官匆匆跟上,嗓門尖利:“太後起駕,百官隨行!”
殿內百官麵麵相覷,晚宴和絕妙詩詞的氣氛頓時被衝沒了。
一旁的太子皺了皺眉頭,安撫了下群臣,看向身邊的兩個宦官:“扶孤起來,追上皇祖母。”
......
“皇祖母為何生氣?”
太後轉頭一看,是太子。
身後的宮女依然抬著太後正藍宮裝的裙擺,太後停下腳步:“別告訴哀家你沒看懂那首詞。”
太子無奈苦笑,鬆開了扶著自己的宦官,眼神一掃,太後身邊的宦官也跟著離開幾步。
他臉色有些晦暗:“明珠...或許是有些怨氣。”
“怨氣?”太後的臉色沉了下來,“整首詞無非就是在說和親一事?做這等影射,隻是怨氣?”
太子沉默了一下:“明珠年紀還小,又開了慧,不想去草原也正常,祖母,難道真的要和親嗎?”
太後猛然回頭看著太子,眼神裏是十足的寒意:“此事已經議定,莫要再提!”
她轉身繼續前行:
“傳哀家旨意,晚宴過後,明珠長公主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