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真正能夠做到的隻是“把握現在”而已,撒下未來的種子,積少成多,盡可能的把大勢向好的方麵引導。
所以,才有了律法之光和魔動機械學的擴散,才有了現在的正義點數和星光之網,我相信這些種子最終會變成蒼天大樹,並把這個世界向好的方麵影響。
當然,這卻不代表“曆史”不重要,事實上,我一直把其視作最大的金手指外掛,有其中提供的資料和記錄作為參考,我就可以很直觀的了解人和事,甚至可以看出很多正常視角完全看不出來的先兆,提前做出預判。
但這個優勢也會隨著“曆史”的改變越來越沒用,從某種意義上,還真是讓人矛盾,畢竟改變的多,也至少證明我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拜爾這段“曆史”就算丟出去也沒人能夠理解和信任,而從某種意義上,至少拜爾帝國的那些已經開始爭奪皇位的皇子們絕對是最不想看到其中蘊含的信息的。
畢竟他們心目中那垂垂老朽隨時都能夠暴斃的父皇,事實上還能夠瀟瀟灑灑的至少活過二十多年,他們現在怎麼鬧,恐怕都隻是佛祖手中的頑皮猴子。
僅僅隻是一個短短的消息,一個皇帝依舊活了二十多年的曆史記載,就可以扭轉一個大國的政治決策,這就是那本小冊子所具有的魔力。
若“老皇帝還有二十年以上的自然壽命”這個消息傳出後,整個國家的形勢就會改變,什麼一皇子派、八皇子派全部煙消雲散,不過那些早就等不及洗牌的領主們恐怕會直接造反吧。
結果反而是由於參入的因素太多,正反兩麵的影響都不會少,最後局勢依舊不明朗了。
當所有的數值都隻是變量的時候,又怎麼可能從某一環、某一點的信息做出完全的判斷,若真有人做到了,大概隻是因為他早就知道了答案。
在我的常識之中,隻有收集足夠多的情報,通過諸多參謀的邏輯推理,才能對未來做有限期的判斷,而且準確率還會隨著情報的缺乏直線下降。
所以我總是不理解那些傳奇小說中多智近妖的主角,是怎麼從一個細節就能還原某個超級陰謀,如何讓所有的布置都那麼精確而無誤的觸發,如何讓那些性格不同高的個體在自己的掌心起舞,畢竟就算同一個人每天的心情都有可能導致做出不同的決定,外表粗豪的大漢內心可能很細膩,猜中對方當下的反應和猜中對方今天晚餐想吃什麼一樣,若這樣都能全部推測到......這大概是比我的“曆史”更不講理的金手指和主角光環吧。
咳,貌似又漫不經意的黑了啥,還是再度言歸正傳吧。
嗯,直接說結論吧——不正常,非常不正常,不管是艾因羅還是拜爾,不管是“曆史”還是現在,都讓人覺得非常非常不對勁。
這不對勁的地方,從一開始就有了——為什麼拜爾一定要去找“無害”的法師之國艾因羅麻煩,若是僅僅為了擴充地圖和勢力,他明明還有很多選擇,為什麼偏偏去啃最硬的石頭?
而艾因羅這邊就更奇怪了,為什麼僅僅是麵對邊境衝突和挑釁,永久中立的艾因羅會用禁咒這種最後手段來還擊?法師什麼時候變得比狂戰士更缺乏耐心了。
為什麼一向緩和的中立派就會變得比激進派還要激進,偏偏在這種超過激的做法,居然沒有遭到真理研討會其他大法師的反彈?
為什麼這個時候拜爾的議和會被拒絕?法師們就算幹掉拜爾帝國又能獲得什麼好處,他們難道打算改行屯兵種田?
而在另外一側,“曆史”雖然已經發生,但其中的疑點也不少,比如拜爾帝國那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的完全封閉狀態,還有龍騎士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一點記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