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392年,新的一輪聖戰開啟的第十六個年頭,聖戰開啟以來,拜爾帝國皇帝奧羅斯十三世卻並沒有表現出繼位以來一貫的果斷和主動,反而不斷做出極其消極被動的防禦決策,雖然加強了軍備和備戰工作,坐視周邊各國的戰事陷入僵局。”
“但在那一年,無人能夠躲避的戰火還是燒在了他們的頭上。找上他們的是死者,當漆黑的夜幕詭異的籠遭在國都的第三個月,亡靈們來了,一夜之間,無數的亡靈大門各國開啟,在拜爾國都的,則是規模最大的次元之門。同日,褻瀆位麵亡靈大帝埃索降臨,在都城發動禁咒亡靈天災,九成人口被轉化成亡靈,拜爾帝國滅亡。”
這些,實際上是關於那段“曆史”對拜爾帝國大背景的描繪,原本名聲不錯的奧羅斯十三世,也成了繡花枕頭的代名詞,更證明了聖戰之中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消極做法基本就是等死。
但真實世界和虛擬化的遊戲世界顯然有些不同,至少由於四元素之神的存在和玩家的缺席,元素潮汐上漲的比預期的快的多,聖戰開幕已經早了幾年,就算十年後亡靈大帝們才達到降臨的標準,亡靈們也來的比“曆史”中的早。
“大概,整體進度已經被‘曆史’快上九年至十五年之間。期望厄姆迪羅肯的隕落會稍微延遲一點吧。要不新時代的英雄都沒成熟也就難了。”
當然,我也不會太擔心的,用句老掉牙的話來說,曆史的洪流無法阻擋,些許個人和偶然根本無法扭轉大勢,注定要爆發的戰爭多半是無法幸免,而且很多事情太過複雜,影響結果的客觀因素太多,很難分析出成敗影響。
戰爭提前了,準備周期短了?也代表了人類各大國的內耗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得失之間根本無法計算。
“曆史”中英雄還缺乏成長期?這的確會造成影響,誰也不能指望鼻涕小子運籌帷幄,沒有經過磨礪的新人菜鳥當個合格士兵都勉強,沒有威信也拉不起自己的隊伍,那些“英雄”最後能不能獲得足夠的養分成為“曆史”中的狠角色誰也無法擔保。
但真正的英雄還是要時事來製造,護國英雄A死了說不定還有更牛的大法師B和俠盜C,誰也不知道後來者是否會更加厲害。
而在另外一個方麵,沒有內耗也讓現在的名將們沒有在彼此的戰爭中隕落,提前的戰爭也讓上一輩的老將們依舊能夠馳騁,僅僅是現在聖堂教會聯軍的聯軍元素貝加索之鷹就是不是好對付,而在那段“曆史”之中,他會在七年後由於一口氣吃了兩個沒煮熟的雞蛋而噎死.......
除了自盡者,也不能選擇自己的死亡方式,實際上某些偉人英雄的死因的確是他們人生最大的笑點,當時看到這段劇情的時候,我倒是很有些得意和暗自僥幸,至少我那幾次掛掉還算完美......這為自己掛的完美而開心,貌似又在那裏畫風不對了,算了,還是不追究了。
咳,言歸正傳,就我對曆史的理解,評估某件事造成的蝴蝶效應,實際上和預言一樣不靠譜,想的越多錯的越多.
最明顯的例子,大概就是剛才提到的拜爾帝國的“曆史”了。
應該說局勢變差了嗎?至少“曆史”之中,這個時間段拜爾帝國還是一片和平繁榮,絕對不是眼下的三麵楚歌,隨時都有可能走到終點。
但在另外一方麵,亡靈的陰謀已經被拋在陽光之下,那一次性傾覆這個國度的陰謀已經破產,至少那未來的破滅之日是肯定沒了的,這麼說,應該說局勢變好了嗎?
“哈,恐怕誰都無法下結論吧。畢竟命運這玩意,就是命運之神也無法把握清楚吧。看的太遠反而會被腳下的陷坑摔個狗啃泥,把握現在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