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希爾頓大飯店的一間休息室裏。
王梓鈞與梅長齡、黃漢卓,以及國際影片、利銘電影、巨星電影等公司的老板坐在一起。今天來這裏,就是要討論台灣電影發展的問題。
王梓鈞與梅長齡、黃漢卓兩人討論了好幾天,梅、黃兩人都不讚成成立什麼電影工作者協會,因為現在已經有了一個製片人協會了。
不過他們在發展台灣電影這一點上,卻和王梓鈞的想法是一樣的,談來談去,最終決定由梅長齡牽頭,召集備大電影公司成立一個基金會。
(事實上,即便沒有王梓鈞出現,這個基金會也會成立。在,惦年,台灣電影界的一些有識之士,鑒於台灣電影的現狀,為了台灣電影能健康有序發展,合作成立了一個電影基金會。全稱名叫“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梅長齡道:”我就敞開來說吧。這個基金會成立的最終目的,對於黨國來說,就是為了擴大政治文化的影響:對於我們電影人來說,就是為了台灣電影事業的發展壯大;對於各位老板來說,就是更穩定長久的賺錢。”
王梓鈞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茶一邊觀察著在座的眾人。雖然都是為了把電影做長久,但王梓鈞和梅長齡的想法卻有些不一樣。王梓鈞的想法是成立協會,訂立行業基本標準,打壓粗製濫造片,抬高電影製作的門檻,為電影的製作和發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梅長齡就要溫和得多,想要創立電影發展基金會,扶持新人,宣傳電影文化,鼓勵創作。
“梅總你就直接說吧,我舉雙手讚成。”
黃漢卓笑道。
梅長齡拿出一個文件夾,說道:“這是我製作出來的初步方案,你們看看有什麼需要修改或者補充的。”
在座的人輪流翻看著文件,輪到王梓鈞時,他大致的看了一眼,上麵大概是基金會的章程和構架,基金會的管理機構是董事局,設立董事長,以及常務董事若幹,董事若幹……王梓鈞心中一驚,這老頭早有準備啊,上麵各方麵部考慮到了,這事恐怕他已經思考很久了。嗯到梅長齡前幾天還在打埋伏,這樣的事不說出來,王梓鈞就是一陣鬱悶。
其實梅長齡也不是真想隱瞞什麼,而是這個基金會的成立要向上麵申請,上麵沒同意之前,他並不想大肆招搖。那天春節聯歡晚會的錄製現場,和王梓鈞談論電影現狀,也不過是在試探王梓鈞的想法而已。
就在眾人傳閱的時候,梅長齡繼續道:
“基金會的錢,教育部會撥一筆款,並且在行政上給予一些便利,剩下的錢就要靠大家出力了。而且第一屆的董事長,上麵說必須我來當,這個沒法商量。我也五十好幾的年紀了,董事長四年換屆一次,我在這裏保證,我不會連任。”
“我同意,要出多少錢梅總盡管說。”王梓鈞直接表態道。
瓊瑤看王梓鈞一眼,她和王梓鈞現在是合夥人,王梓鈞既然答應了,她沒理由不同意,當即也舉手表態。
其他幾個互相看了看,都點頭同意。
大家談定之後,便在一起商量細節,足足談到天黑,才將基本的內容敲定,決定在過完春節後招兵買馬,宣布成立基金會。
王梓鈞又留下來同梅長齡、黃漢卓兩人聊了一陣,才下樓坐車離開。
呆在車上,王梓鈞不禁有些迷茫,台灣電影在匆年代初就開始走下坡路,鈣年過後就隻能苟延殘喘了。自己的到來,真的能讓台灣電影生命力延續嗎?
在後世,大多數人隻把台灣電影沒落說成是隻重文藝,不重市場,這種說法太片麵了。
如果拍商業片有錢賺卻隻去拍沒有場的藝術片,難道那些製片公司是傻子不成?其實那時的華語電影中,大多數的商業片都走出自台灣,一年幾百部的電影產量,僅次於好萊塢和寶萊塢。
台灣電影的沒落是多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小企業急求近利,充滿了投機與泡沫式的製片方式刃年代末:武俠動作片與文藝愛情片的反覆拍攝,題材內容掏盡,逐漸喪失票房號召力。另外,當時劉家昌的電影製作非常簡陋,而且周期短,卻因為故事講得好,裏麵插曲好聽,部部賣座。結果引起無數人跟風,電影的拍攝變得簡陋化,拍電影的整天考慮的是請哪個歌星來參演,給電影配什麼插曲。
在資本主義下的工業化地大量複製生產,台灣電影的創作能力難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