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白(2 / 3)

公孫重臉色微微變了,“這個……”

“顧家的霜滿地和李家的梨花白釀製時都加入了藥材,”小公子淡淡瞥了他一眼,唇邊勾起一絲淺笑,“色、香、味免不了有幾分相似的地方。不過,兩家的方子不同,酒醪中添加的藥材也不同,霜滿地性涼,梨花白性熱……我說的沒錯吧?”

公孫重頗有些尷尬地笑了起來,“小公子倒是個行家。”

小公子抿嘴一笑,又說道:“要說淮陽顧家的霜滿地,倒也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佳釀,伏天裏用冷水之湃過之後飲用堪稱絕妙。不過,這霜滿地一經加熱,藥氣反倒壓過了酒香,生生糟蹋了好酒。”

公孫重額頭已是隱隱見汗,“這個……”

“顧家可是皇商,財大氣粗,頗有勢力哦。”小公子瞥了他一眼,帶著點兒惡趣味的神色輕笑了起來,“呐,你這店裏非要拿霜滿地當梨花白來賣,顧家的人要是知道的話……”

公孫重忙陪著笑說:“這家分店初夏開張,管事的自作主張進了許多霜滿地待客。天一涼便有些……因此……”

小公子笑著搖了搖手,“我們是外人,你生意上的事兒我們不便說什麼。不過不可再冒用淮陽李家的名頭了。”

公孫重微微一愣,“莫非公子……”

“不錯,”小公子笑道:“我們便是淮陽李家的人。”

公孫重連忙起身行禮,“在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他這一多禮,座中客人隻得站了起來回禮,連稱不敢當。

“我這店裏上月剛進了李家酒窖的桃花釀,”公孫重轉頭吩咐身後已經聽呆了的店小二,“告訴廚房,上兩壇桃花釀來。”

“慢,”小公子喊住了正要往外跑的店小二,轉頭望著公孫重笑問道:“我們特意挑了宜陽樓歇腳,可不是為了喝自家的酒。我聽說宜陽樓在蜀地也有分店,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公孫重挺直了後背,神色間頗有些自得之色,“宜陽樓十八家分號,蜀地有兩家。”

小公子雙眼一亮,“蜀地清酒,你這店裏有沒有?”

公孫重微微有些錯愕,“小公子也知道蜀地清酒?”

小公子笑嘻嘻地說:“《太平禦覽》引《郡國誌》說:南山峽峽西八十裏有巴鄉村,善釀酒,故俗稱巴鄉村酒也。《水經注-江水》也說:江水又東為落牛灘……江之左岸有巴鄉村。村人善釀,故俗稱巴鄉清。不知這巴鄉清酒……”

公孫重哈哈笑道:“巴郡的名酒除巴鄉清外,還有板楯蠻的清酒,較之巴鄉清酒味更加清醇。”

小公子雙眼頓時一亮,“聽說板楯蠻發源於渝水,曾助秦昭襄王射殺白虎,平定廩君巴人叛亂。秦昭襄王為嘉獎板楯蠻曾與之刻石為盟。秦犯夷人,要交納黃龍玉一雙;而夷人犯秦,交納一鍾清酒則可。這味清酒……先生一定見過吧?”

“何止見過,”公孫重眯起眼,洋洋得意的神色頗像一隻驕傲的老貓兒,“在下曾在蜀地居住數年之久,這兩味清酒自然不會錯過。”

小公子忙問:“其味如何?”

公孫重搖頭晃腦地說道:“入口綿甜,辛而不辣,餘香清冽,”

小公子不知不覺流露出幾分饞涎欲滴的表情來,“先生店中可有?”

公孫重微微眯起雙眼,神色頗為躊躇。

座中幾人對小公子的反應似乎已習以為常,含笑看著這頗有趣味的一幕卻並不插話。

“怎樣?”小公子見他一直閉目沉思,忍不住催促,“我可是繞了好大一個圈子才跑來你這宜陽樓的。剛才那夥計還拿話晃點我,說壓根沒聽說過宜陽樓有過什麼蜀地清酒……是不是先生舍不得?”

公孫重眼開一線,搖了搖頭,“倒不是店裏夥計有意瞞著客人。公子想想看,這酒先要派人去夷人手裏收來,再跟著車隊一路運回來,這得下多大的本錢?縱然有,也是自家人留著享用了,哪裏舍得拿出來待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