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次卷宗上的氣運氤氳,竟有血色之景,當是非同小可,或可影響國戰進程。”
感慨中,邱言接過卷宗。
這卷宗上記載的,正是幾個被抓住的敵酋的平時言論。
自邱言提出了建議後,幾名敵酋便被軟禁起來,其軟禁之處遠離邊關,擇了河東的一處城池。那軟禁之法更是離奇,除了不限製他們離城之外,幾乎不會將他們拘禁在院落之中。
開始的時候,那些個敵酋還心存戒備,以為是什麼詭計,處處提防,但時間長了,發現自身隻是被限製在城中,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特殊之處。
幾天下來,精神就難免有了鬆懈的地方,交談舉止中,很多原本留神的地方,也越發隨意,而且,隨著在那院中吃喝,在城中享樂,這般境遇,比原本在草原上的風餐露宿,要來的強上太多,樂不思蜀的感受,便慢慢在幾人心中升騰起來。
即便如此,他們在交談時,依舊不忘初衷,小心謹慎的應對,隻是,畢竟是從戰場上被抓回來的,自身部族也還在戰火中廝殺,若說這些人交談的時候,一點都不涉及北疆戰場,那是不現實的。
更何況,體驗了中土風情、城中繁華,對於這花花世界,他們更是多了一份向往和憧憬,自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隨著汗王入主中原,擺脫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境遇。
而且,更多的,是一種不甘、不平,覺得他們那般武勇,卻要忍受大漠風霜,而中原人孱弱,反而能享受花花世界。
這種局麵,在他們的口中被反複提及,越提越是讓他們氣憤,連帶著那話語中,很多不經意間的細節,就會隨同而出,又或者用某些暗語、隱語,去交換意見,連帶著動作裏,也會透露出不少的玄機。
這種玄機,並非是機鋒、啞謎,而是種下意識的表現,並非是人刻意做出來的,卻源自於其人的記憶和見識。
這些話、這些動作,無一例外的會被暗藏在暗處的禁製、機關所記錄下來,彙編成卷,還有供奉在上麵加持一點神通,以期讓閱讀之人,猶如目睹,準確的再現情景。
隻是,這些神通,再被送往京城之後,便會受到壓製,越發微弱,可京城裏麵,也有方法能稍微減輕這種情況,所以在經過特殊的處理之後,才會送到邱言的麵前。
當然,這些說來繁瑣,但其中整個流程裏麵,經手人並不多,總人數還在十人以內,從而確保消息不會外泄。
之所以這般鄭重,原因就在於,那些看似普通的話語和動作,在其他人的眼中、耳中,也許沒有多少意義,可落在熟悉草原事物、又擅長挖掘和檢索細節的人手中,就非同一般了,能在腐朽中捕得神奇。
目前而言,這個人,就是坐鎮在承旨司的邱言。
幾天的時間裏,靠著那話中的蛛絲馬跡和一鱗半爪,邱言已從中探得了柔羅三大附屬部族的很多隱秘,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個部族的兵力配置訊息,並被前線的斥候證實。
由於是那些個敵酋,在無意中泄露出來的信息,反而沒有多少隱瞞和刻意誤導,得到的消息,真實性非常高。
不過,這其實也是有著時效性的,從這幾人被抓住到現在,也已經過去了不少時間,所謂兵貴神速,那草原的騎兵,更是來去如風,所以很多消息被分辨出來,再傳去前線,已經延遲。
即便如此,其中幾條,對整個戰局而言,依舊算得上是意義非凡,如此一來,邱言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是日漸凸顯,對此,皇帝李坤更是讚不絕口。
實際上,因為邱言發明和提出了活字印刷術、以及他在承旨司攪亂官場規則的舉動,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
那活字印刷術,令不少世家對他心生戒備,想要打壓一個技術,單純鎮壓民間隻是一個方麵,給予那個技術發明者一定的懲戒,同樣可以殺雞儆猴;
而擾亂官場規則,更對京城官場的一種威脅,別的不說,那承旨司中的官員、吏員,背後多多少少都牽扯不少,有的是官員吏員的後台,有的則是利用吏員作為消息來源,多方投入,碰上邱言這樣不分青紅皂白,不問來曆背景,隻要有所觸犯,一概裁撤不用的舉動,著實傷透了腦筋。
從這兩個方麵而言,邱言早要被一股大勢所逼迫、打壓了,可實際情況,卻因為國戰、皇帝,以及邱言本身對於戰局的一點影響,而使得那些個勢力,暫時處於觀望。
不過,很多看出內情的人,都覺得這種局麵,不會持續多久,這其中就包括了祁進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