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孟玉樓當初為啥執意要嫁西門慶(2 / 3)

另外,這位楊姑娘竭力主張孟玉樓嫁人,有沒有同情孟玉樓處境的意思?書裏沒有明說。因為金瓶梅這本書,重點是從人對“酒、色、財、氣”,這四樣的貪欲所造成的危害,來警示世人。所以,其他方麵,通常表現的並不明顯。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下。這楊姑娘年輕喪夫,守了大半輩子寡,沒有生活來源,肯定對寡婦生活的艱辛深有體會。當初,她自己沒改嫁,不知是因為羞於改嫁,還是為了尊從封建禮教,或者是因為容貌差,沒機會改嫁;總之,守寡的生活,她定是深有體會,到老年,對改嫁便會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因此,才主張孟玉樓改嫁。正如孟玉樓出嫁前一天,要把自己的東西往西門慶家抬時,張四帶人攔阻,楊姑娘出來說的:“……她身邊又無出,少女嫩婦的,你攔著不叫她嫁人做什麼?”這話顯然是公理,立刻得到眾街鄰的高聲回應:“姑娘見得有理!”可見,孟玉樓這種處境,這種改嫁,在當時,是得到社會普遍認同的事情。所以,孟玉樓改嫁的理直氣壯,名正言順。

以上,便是孟玉樓改嫁西門慶的社會基礎。也就是說,當時的大環境是支持改嫁的。所以,孟玉樓的丈夫死了一年後,孟玉樓便動了改嫁的心思,並賦予行動。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孟玉樓是個非常清醒的現實主義者。

在孟玉樓改嫁時,媒人給她介紹了兩個人,一個是西門慶。一個是大街坊兒子尚舉人為繼室。按張四的說法,這尚舉人:“是詩禮人家,又有莊田地土,頗過得日子,……”又說西門慶:“他家見有正頭娘子,乃是吳千戶家女兒,……況他房裏又有三四個老婆……”

兩者比較,西門慶是個大財主,有錢人。而尚舉人,不僅有錢,還是官二代。條件似乎是尚舉人略勝一籌。再看家裏的情況,孟玉樓嫁到西門慶家,是個妾,因為有吳月娘這個正頭娘子。而嫁給尚舉人,則為繼室,也就是正妻。跟吳月娘的情況一樣。另外,西門慶雖靠錢,能把持官府,但尚舉人的父親本就是官府中人,而且尚舉人,已經是個舉人,離做官也就一步之遙,說不定哪天便做官了。還有,舉人,都是飽學之士,讀書人。而西門慶,是一個沒多少文化的混混。可,奇怪的很,孟玉樓偏偏就願意嫁給西門慶,不願意嫁給尚舉人。這貌似就是緣分吧!

其實,我們仔細閱讀,便會發現,孟玉樓之所以一心一意要改嫁西門慶,並非別的,而是看上了西門慶的容貌,和他一個當麵的許諾。且看西門慶第一次被薛嫂帶著去見孟玉樓時,書中是這樣寫的:“西門慶開言說:‘小人妻亡已久,欲娶娘子管理家事,未知尊意如何?’那婦人偷眼看西門慶,見他人物風流,心下已十分中意,……”待問了年齡,喝了茶,西門慶便把插定拿來放下,孟玉樓也不阻攔,薛嫂乘機讓西門慶說了迎娶的日子。孟玉樓便說:“既然如此,奴明日就使人對姑娘說去。”待薛嫂說西門慶已經見過楊姑娘,楊姑娘很樂意,孟玉樓馬上又說:“既是姑娘恁般說,又好了。”

所以,照此看來,孟玉樓找對象,不看財,不看勢,隻看容貌。可見,也是個“帥哥控”。這便是貪“色”。因為貪“色”,迷了眼睛,蒙了心,結果錯嫁了西門慶。這一點,作者也是在強調“色”欲對人的危害。孟玉樓有貪“色”的心性,在後麵第二次改嫁時,也有證明。那便是她跟李衙內也是一見鍾情。第九十一回,孟玉樓聽說李衙內找人來提親,便有這樣的文字:“那日郊外,孟玉樓看見衙內生的一表人物,風流博浪,兩家年甲多相仿佛,又會走馬拈弓弄箭,彼此兩情四目都有意,已在不言之表。但未知有妻子無妻子,口中不言,心內暗度:……”可見,這一回,孟玉樓還是見貌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