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武鬆在武大家的表現(2 / 2)

先前,完全是一副頤指氣使,趾高氣揚,威風八麵,不守婦德,撒潑成性的樣子。現在,咋就變成了如此賢惠的模樣?

這就是愛情的力量!是她對武鬆發自內心的喜愛,讓她完完全全改變了自己的行狀。由此可見,潘金蓮的內心對愛情的渴望是多麼的強烈。

到此,我們便能理解到,正因為她有著如此極度強烈的愛情渴望而不得,才最終導致她破罐子破摔,做出了那許多不軌的行為。

看到這時的潘金蓮,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如果潘金蓮當初嫁了的,是武鬆那樣,她真心實意喜歡的人,她還會出軌西門慶嗎?

我覺得多半兒不會!

因為我們從後來她嫁了西門慶的表現看,她對西門慶的愛,是既強烈,又專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潘金蓮心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愛情。這一點,無論什麼力量,都無法阻擋!

所以,我們隻有理解了潘金蓮身上的這一點,我們才能理解潘金蓮的行為邏輯,才能理解她見到武鬆後的這種巨大改變。

這時候的潘金蓮,我們絕不能用“勾引武鬆”來嘲笑!這是她出自真心的愛的付出。是她人性的光芒。我們應該給予她足夠的同情才是。

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是什麼?是誰?讓潘金蓮這樣一個極度渴望愛情的女人,偏偏得不到愛情呢?

現在,我們再看潘金蓮那句“叔叔卻怎生這般計較!自家骨肉,又不服事了別人。”這一個“自家骨肉”,讓我們感覺多麼心動!

我們接著往下看。

[自從武鬆搬來哥家裏住,取些銀子出來與武大,買餅饊茶果,請那兩邊鄰舍。都鬥分子來與武鬆人情。武大又安排了回席,不在話下。過了數日,武鬆取出一匹彩色段子與嫂嫂做衣服。那婦人堆下笑來,便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賜與奴家,不敢推辭。”隻得接了,道個萬福。自此武鬆隻在哥家宿歇。武大依前上街挑賣炊餅。武鬆每日自去縣裏承差應事,不論歸遲歸早,婦人頓茶頓飯,歡天喜地伏侍武鬆,武鬆倒覺過意不去。]

武鬆拿錢給武大,讓他請鄰居吃東西,鄰居不好意思,也反過來請,武大再回請。如此一來,便把武大的鄰裏關係搞好了。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武鬆是很懂人情世故的。知道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竭盡所能的為哥嫂創造好的生活環境。展現出他對哥嫂的敬愛。

同時,我們也能看出,武鬆做事的細致周到。

這一點,在他之後的行為中,展現的更加明顯。我們看:“過了數日,武鬆取出一匹彩色段子與嫂嫂做衣服。”

這一行為,一下子,幾乎顛覆了我們過去心中那個草莽英雄的武鬆形象。小叔子,打虎英雄,能想到給嫂子買彩色段子,讓她做衣服,實在是難能可貴呀!

由此可見,武鬆是個很會討女人歡心的男人。這一點,與武大相比,就顯示出了他的機靈和善解人意。

他知道嫂子年輕愛美,就買了彩色段子送她。表達自己對她的敬重。

等把鄰居,嫂嫂都招呼到了,自此武鬆才安心的隻在哥家宿歇,每日自去縣裏承差應事。

從以上,我們看到,在武鬆身上,“仁義禮智信”這傳統五德,是有所體現的。

由此可見,《金瓶梅》的作者,是把武鬆作為皆具力量、道德、智慧,這樣一個典型來描繪的。

接著,我們再看潘金蓮的表現。

首先,看武鬆給她買了彩色段子時,“那婦人堆下笑來,便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賜與奴家,不敢推辭。’隻得接了,道個萬福。”

先說“如何使得”,作謙讓,又說“既然賜與奴家,不敢推辭。”這裏用了一個“賜”,一個“不敢”,與前麵“如何使得”相呼應,就活靈活現的呈現出潘金蓮在武鬆麵前,發自內心的謙卑與歡喜。用字簡潔傳神。

這是語言,再看說話前的神態是“堆下笑來”。

這樣,潘金蓮臉上的歡喜與語言上的辭讓,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此時此刻,潘金蓮那種彬彬有禮的狀態,是多麼招人待見!

潘金蓮說完話的動作是“隻得接了,道個萬福。”

這個“隻得接了”,就把潘金蓮那種分明很想接,又必須壓抑住自己,不能失禮失態的情境,呈現出來了。最後,還不忘道個萬福。

這是多美的一個潘金蓮形象!可惜,自從武鬆明確拒絕了她的感情以後,這樣的潘金蓮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本篇完,請接著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