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的文字裏,我們看到的潘金蓮,都是在武大麵前耍威風,一副理直氣壯,頤指氣使的樣子。如今,為何一見武鬆,立刻就變成了一個非常乖巧的懂禮的小婦人的模樣?難道,她過去的威風,真是被武鬆的名頭嚇住了?從後麵的情節我們可以看到,潘金蓮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她怎麼會怕武鬆呢!由此可見,潘金蓮的這個變化,折射出的,是她初見武鬆時內心的驚慕。她驚訝武大有這麼一個好兄弟,心生了愛慕。這就為後文主動接近武鬆,做了一個鋪墊。
而武鬆呢?應該也是驚慕的。隻不過,他的這個驚慕跟潘金蓮的有所不同。武鬆是既驚訝自己的哥哥,居然找了個如此美豔的嫂子,同時,又對如此美貌的嫂子能嫁給自己這樣的哥哥,生出了敬慕。也就是因仰慕了她的人格,而倍加敬重。此時的武鬆,並不了解潘金蓮的品性。所以這是武鬆對潘金蓮的一種誤解。另外,武鬆知道,長嫂如母的人倫禮節,所以,潘金蓮不論怎麼推讓,禮是必須要行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初次見麵。武鬆是把潘金蓮當長輩一樣敬重的。潘金蓮卻要竭力把武鬆和她拉成平輩。同樣的行為,卻揭示出了全然不同的心態。
最後,二人平磕了頭。這樣,潘金蓮既沒有被人倫束縛住手腳,又展現了長嫂的寬仁。給武鬆留下了一個相當好印象。而武鬆呢,也表達了自己尊敬長嫂的禮節。
所以,我們必須敬佩作者高超的表現力!
[說話中間,武大下樓買酒菜去了,丟下婦人,獨自在樓上陪武鬆坐地。看了武鬆身材凜凜,相貌堂堂,又想他打死了那大蟲,畢竟有千百斤氣力。口中不說,心下思量道:“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裏遭瘟撞著他來!如今看起武鬆這般人壯健,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裏了。”於是一麵堆下笑來,問道:“叔叔你如今在那裏居住?每日飯食誰人整理?”武鬆道:“武二新充了都頭,逐日答應上司,別處住不方便,胡亂在縣前尋了個下處,每日撥兩個土兵伏侍做飯。”婦人道:“叔叔何不搬來家裏住?省的在縣前土兵服侍做飯醃[月讚]。一家裏住,早晚要些湯水吃時,也方便些。就是奴家親自安排與叔叔吃,也幹淨。”武鬆道:“深謝嫂嫂。”婦人又道:“莫不別處有嬸嬸?可請來廝會。”武鬆道:“武二並不曾婚娶。”婦人道:“叔叔青春多少?”武鬆道:“虛度二十八歲。”婦人道:“原來叔叔倒長奴三歲。叔叔今番從那裏來?”武鬆道:“在滄州住了一年有餘,隻想哥哥在舊房居住,不道移在這裏。”婦人道:“一言難盡。自從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負,才到這裏來。若是叔叔這般雄壯,誰敢道個不字!”武鬆道:“家兄從來本分,不似武鬆撒潑。”婦人笑道:“怎的顛倒說!常言:人無剛強,安身不長。奴家平生性快,看不上那三打不回頭,四打和身轉的。”武鬆道:“家兄不惹禍,免得嫂嫂憂心。”二人在樓上一遞一句的說。]
這段兒,可以分為兩部。
前麵部分,是潘金蓮看到武鬆,便動了心,為達到目的,對武鬆進行了全麵的調查。包括,年齡,家庭背景,居住環境,行蹤。通過這4個方麵的調查,潘金蓮對武鬆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並竭力勸他回家裏住,為自己接近武鬆創造條件。
後麵部分,潘金蓮就開始對武鬆繼續火力偵察。
1.先說自己被人欺負,可憐兮兮的,一副想有人保護的情態,再說喜歡武鬆的雄壯;借機表達自己的對武鬆的愛慕。
2.見武鬆說“家兄從來本分,不似武鬆撒潑。”潘金蓮立刻表白,他不喜歡老實本分的,再次向武鬆示好。
綜合可知,潘金蓮做事,還是很講究策略的,而且頗有心機。
這裏,潘金蓮的心裏描述,很有味道:“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裏遭瘟撞著他來!如今看起武鬆這般壯健,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裏了。”
“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裏了。”說明,在潘金蓮的內心深處,從來就沒有承認過,她與武大郎在一起是姻緣。頂多是在一起搭夥過日子,而這個搭夥也是別人捏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