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騎士總教練被餘春秋一槍刺死,讓洋人異常憤怒。幾個洋商更是叫囂著逮捕餘春秋,拉出去槍斃。
洋人自詡是文明人,我可以殺別人,滅族都可以,但別人殺我就不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洋人沒有這種意識思維。
餘春秋抽回了長槍,漢斯荷索的屍體應聲倒地。
無視洋人們的憤怒,餘春秋走下了擂台。簽訂了生死狀,殺了漢斯荷索這位比利時騎士總教練,合理合法。
麵對洋人的叫囂和憤怒,知縣顧大人被嚇得臉色發白。事情真要是不可控,他會毫不猶豫把餘春秋推出去平息洋人的怒火。
縣尉和捕頭同樣心中埋怨,認為餘春秋擊殺洋人不應該。不能激怒洋人,是“我大清”衙門的共識。
敢殺洋人,餘春秋就是衙門中人的一個異類。
餘春秋對各大武館的掌門人說道:“知道該怎麼打了嗎?上了格鬥擂台,你們就隻能有一個心思,那就是幹掉對方。因為對手不死,死的人可能就是你。霍師傅能活下來,隻是一個例外。死在擂台上,是常態。誰要是到了格鬥擂台上還有雜念,就是取死之道。”
餘春秋把長槍還給了八極拳館的弟子。
武術界的各位師傅都被餘春秋震懾住了。
餘師爺真是殺伐果斷,毫不留情啊。不過,餘師爺的做法,實在是令人提氣,給人揚眉吐氣的感覺。
餘春秋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顧大人說道:“你不該殺洋人騎士。洋人不會善罷甘休。”
餘春秋眉頭一皺,說道:“東主,到了擂台上,生死各安天命。規矩是洋人定的,漢斯荷索被我一槍刺死,是他技不如人。”
清末時期的中國人,被洋人打怕了。對洋人的畏懼,深入骨髓,潛意識裏就覺得洋人招惹不得。隻要是個洋人,哪怕是洋垃圾,來到中國,就一定會享受到超國民待遇。這種思想中的流毒,百年之內,都剔除不了。
哪怕是餘春秋生活的2025年,中國的國力算是很強大了,可是依舊有多人覺得,西方就是比中國文明,洋人就是比中國人高貴。
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人才可以重新樹立起真正的自信心。
餘春秋本不打算親自上擂台。
可是,上海的武術界對洋人有一種天然的畏懼心理。不消除這種心理誰上擂台,誰就死。
不是每個人都是霍元甲,都能像霍元甲那麼幸運。
餘春秋出場,目的就是要告訴他們,洋人能殺我們,我們亦可殺洋人!
餘春秋心中暗道:“要不是武術界的人不爭氣,我也不會拋頭露麵。真正的智者,都是隱藏在幕後。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也怪不得各位師傅。清末時期國力虛弱,朝廷對外軟弱。大環境如此,他們有畏懼心態,很正常。”
要不是有權力係統,要不是比常人多了120年的見識和認知,餘春秋未必就比各位師傅要強,說不定事到臨頭,表現還不如他們。
餘春秋不好過於苛責他們,閉上眼睛,開始養神。
格鬥比武繼續。
接下來的比武,就不像是餘春秋那樣一招決生死。而是雙方打得是你來我往,相互拆招。
餘春秋擊殺漢斯荷索給了武館掌門人信心,上了擂台可以放開手腳打。
餘春秋心思沒有白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餘春秋就像是定海神針一樣,是整個上海武術界的靠山。
太極拳館的陳師傅也上擂台打了一場,盡管他擊敗了洋人拳王,可是用力多度,受了內傷。
陳師傅年紀最大,畢竟是七十歲的老人,歲月不饒人,年紀那麼大還能在最後關頭擊敗洋人拳王,是非常了不起。
最後一場比武。
是田中安野對戰霍元甲。
日本人倒是沒給霍元甲換茶下毒。
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日本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餘春秋的身上。霍元甲的武藝拳法是很精湛,但是他和奧比音格鬥的時候受了傷。
餘春秋的武藝比霍元甲更強,性格比霍元甲凶殘。沒錯,日本人就是覺得餘春秋凶殘。
日本人倒是在餘春秋茶碗裏下毒。
可惜的是,餘春秋自從進了格鬥會場,就沒有喝過一口茶。
餘春秋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因此,他變得非常小心謹慎。公共場所的茶水點心,餘春秋是不會吃,就是怕敵人暗中下毒。
霍元甲用的兵器是三節棍。
正當比武即將開始的時候。
“慢著。”
田中安野突然說道。
裁判說道:“田中先生,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田中安野說道:“霍元甲師傅受了內傷。我是一名真正的武士,不會趁人之危。這一場,我希望自己的對手是餘春秋先生。”
日本領事和在場的日本商人都是大驚失色。
田中安野這家夥想要幹什麼?
為何非要挑戰餘春秋?
擊敗霍元甲,贏得比賽,不是更好嗎?
可是,田中安野現在是站在擂台上,已經不受他們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