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楊夏從最開始楊家搞建築之始,就強調了“一起”、“共同”,這事兒是楊家三兄弟的,不是哪一個兄弟的,至於楊夏同輩的8個男人3個女的,楊夏完全是將其看成了利益整體。
????正是楊夏的這種“心胸”,讓楊家的養成了整體觀念。
????當然,楊家的底蘊也正好適合楊夏的這一理念,楊父三兄弟,理論上說都是農村裏有文化有見識的人,與普通小農小戶的貧困人家相比,楊家其實更容易成為“大門大戶”的大家族的。
????第三則是目前的市場也製約著東溝村模式的擴張,譬如漁業組養的魚,如果每個生產隊每口塘堰平均都能打2000斤魚來賣,那麼,整個南蜀省立即就會被這些魚圍困,有如沿海,到處都村飄著魚腥臭味。
????本來,包括爺爺楊延高都希望楊夏回趟老家,給村裏家裏的發展指點指點,不過,楊夏實在不願意為東溝村再耽擱時間了,畢竟,東溝村的堂子真心太小了一些,再怎麼說也不過是幾十萬塊錢的生意了,可自己現在掌握的資金,已經幾十億了呢,怎麼還能去關注東溝村的那點小生意呢。
????再說,家裏不是有大伯和大哥麼,大哥在漢唐培訓了半年,又經常與自己縱論國內形勢,而且還帶他們去香城港參觀旅遊了幾天,憑其能力完全可以解決東溝村的問題。
????經過對楊家的人培訓之後,曆史又回到了起點,即楊家其他的人,都有可能跟隨楊夏一起創業、打拚,惟有大哥楊崇文,回到了老家。在楊夏的潛意識中,為了東溝村,貢獻一個大哥已經很夠意思了,至於二哥、三哥及董其兵,以及此後的四哥至最小的老八楊冬,他們都將與楊夏一起,去征戰世界。
????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還得父子兵!楊夏的思想,在最近兩年經曆了幾次蛻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現在,楊夏就走完了這三個階段。
????看山是山,這是楊夏最初的想法,在未來世界征戰,要與兄弟姐妹一起,組建龐大的家族企業。
????看山不是山,這是楊夏第二階段的想法,因為家族企業難管,各人的想法不同,再加上二伯當時的一些做法,讓楊夏有些放棄,自己給他們提供條件吧,盡其所能,自由發展,至於是不是在一個企業集團裏,那就得看緣份了。
????看山還是山,是楊夏大徹大悟後的想法。華夏,本就是一個親情社會,這同樣也是人之天倫,為什麼自己要刻意回避它呢,如果說兄弟合作都搞不好一件事,難道與其他人合作就一定會搞好一件事?這顯然是一種謬論嘛!
????親兄弟合作,有很多好處。
????首先,兄弟對你有意見了,絕對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假麵微笑,而是會掛在臉上,不高興就不高興,你要咋的,你認不認我這個兄弟?顯然,這不是兄弟耍性子,而對於決策者或主事者來說,這是一個寶貴的晴雨表啊,從兄弟的臉上,就能看到自己處事是否恰當。
????其次,如果自己犯了某些有損自己利益的錯誤或疑惑,最先提醒的,或者最願意提醒的,肯定是自己的兄弟了,畢竟,華夏的血緣親情還是有一種“幫親不幫理”的傳統在內的。
????再次,則是“兄弟同心,齊利斷金”了!血緣兄弟是世界上最忠誠於自己的人了,這是絕對的。有人可能不服,會拿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關係來說,即便是二李之爭,那也是特例,是很少的,而且那種事的多發地帶正是權力之爭。從一般意義上說,兄弟的忠誠肯定比外人的所謂忠誠更靠得住一些!
????但是,要重用兄弟,並不等於是可以不顧原則。事實上,很多主事者正是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為了兄弟的利益,而惘顧原則,其結局就是兄弟與你一起踐踏原則,最後將事業徹底毀掉。
????要重用兄弟,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強調原則的不可違,譬如紅二代一樣,即便出身高貴,但還是得從基層開始做,一步一步地來,不可能自己是集團董事長,一步就將兄弟提拔到分公司的經理位置上,如果這樣,等於是害了自己的兄弟還害了自己的生意。(未完待續)
????ps:二百章了,是不是該預測一下,既然已經二百章了,五百章還會遠嗎?
(四庫書www.sik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