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古墓研究(3 / 3)

順便說一下金代墓葬。金代墓葬一方麵受遼墓的影響,而更多的則是繼承北宋的墓製。而在墓前多有雕刻石像、石碑等,還有的有墓銘誌,墓葬有圓形或方形單室磚墓、八角形等,很多為仿木建築結構墓室。一些貴族和皇親的墓內有壁畫。隨葬品有陶瓷器、金銀器、玉器、絲織品、銅錢等,並有一些鐵器,包括一些農具。也有中原的精美的絲織品和名窯瓷器。金代墓在我地也有一些,例小孤山上的金代墓群等。

下麵簡要說一下有關文物特征。我們都知道唐代的陶瓷有‘唐三彩’,而遼代有‘遼三彩’。特別是大安以後,遼三彩更為流行。在遼金時代,遼國和金國的彩陶都很多,總的看,金代的彩陶要比遼代還要多。但各有特點和民族風格。例遼代的彩陶,單色的以綠色為主體的較多,有黃色、淡綠色、黃綠色、豆綠色等。當然也有其他顏色的。除此,在遼代晚期景德鎮的一些瓷器和遼代特有的黃釉瓷器在陪葬品中增多了。這些,我們見到一此實物就更容易了解了。

那麼,現在說道一個問題。楊樹園子古墓中能有什麼陪葬品呢?我想,確定為貴族女子墓,也許是未婚的,一是有病死的,二是隨父親征戰而死。她的陪葬品應該有耳環、項鏈、手鐲、銅鏡或梳妝盒等飾品和女人用品,這些飾品的材料,也許是金、銀、玉、瑪瑙、琥珀、珍珠等。還有貴重的腰帶。其次是生活用品、陶瓷器、玉器、銅器等。生活用品當然包括遼代特有的雞冠壺等。也會有彩繪品。最可能有的是一個麵具,俗稱覆麵,就是一些貴族人死後習慣於蓋在麵死者麵目的一個麵具。從此女子的情裝飾品看,有可能是銅麵具或鎏金的覆麵,從墓中發現一段銀絲看,我研究了兩天,並查找一些資料,認定這段銀絲就是死者麵具上的銀絲,由於係的不結實而脫落。”

當邱所長說完這些,張劍鋒和三位組員都聽呆了,從心裏佩服邱所長的專業學識,仿佛在埋葬死者時他在場一樣。

“好了,關於遼代墓葬等問題我就講這些,下麵由我們的文管所研究員秦小玉來講吧。”

於是,秦小玉講起了有關遼代的一些曆史,張劍鋒他們象小學生一樣在本子上記錄著。

秦小玉說:“關於遼代曆史,我隻能做個簡要的介紹。遼代於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到耶律延禧於1125年被俘,遼國滅亡,共經曆了209年的曆史。這是一個與宋朝對峙的我國北方的一個民族,即契丹族。大遼國當時以遼河流域中核心地區,雄跨長城內外,曾輝煌一時,影響很大。遼國滅亡後,阿保機第八世孫子耶律大石又於1124年建立西遼,西遼存世90多年,1218年為元朝所滅。由此看,遼國及後來的西遼主要活動區域都在我們這一帶,固我們這一些在曆史一直有著眾著眾多的遼代文化遺址和各種文化,在出土的一些文物看,遼代的文物占很大比例。

那麼契丹人有多少呢,雖然占地流域較大,人口並不是很多,最多時僅達到120多萬,或者說130萬人。他們居住在北方,有著與草原上民族特有的勇敢、驃悍的特征,並有著自己的民族風俗和傳統,他們既會遊獵放牧、也會訓鷹和下河捕魚、農耕。而軍事力量較為強大。我們都看過《楊家將》這本書或是電影、電視,宋朝軍隊在楊家將的帶領下就曾與強大的契丹軍隊多次征戰。

在當時的遼國境內,還有蒙古、女真、奚、勃海、漢、高麗等民族,他們也借鑒了這些民族的文化,並與其和睦共處。例契丹人的政治觀念和倫理道德觀念就深受漢人的影響。遼代建國前,契丹發展落後,婦女地位較高,貞節觀念淡薄。而受儒家文化影響後,貞節觀念加強,忠孝節義等逐漸成為他們的倫理道德規範。

契丹最初本無文字,建朝後才創造大、小契丹字。並是借助漢字而形成。以至後來在文學、史學、繪畫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些文化,我們從一些出土的文物。以及墓葬中的石碑、壁畫上就可看到,特別是繪畫藝術達到很高水平。

契丹人也象北方其他民族一樣,有著宗教信仰,道教曾在遼代傳播一時,但佛教更為盛行,婦女信佛尤為突出。我們現在看到遼寺和遼塔就是遼代燦爛文化和文明的程度的一種體現。遼代的人的飲食可以說是較為簡單而又粗放。關於他們的服飾,我們從一些電影電視上已看到,很有民族特色,但不免受唐宋影響,一些民族服裝帶有唐宋的特點。但是從服飾上可以看出一些人的身份和地位等。例《遼誌》記載:“契丹國內富豪民要裹頭巾者。”等。他們也很多法定節日,例立春、端午、夏至、中秋、重九、冬至等,有些是從中原借鑒而來,但又保留了他們自己的民族風俗和特色。”

隨後,秦小玉又講道:“在此,我簡要地說一下金代曆史。800年前,女真人崛起,他們先後征服了北方各少數民族,又伐滅了遼國和北宋。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按出虎水,就是今天阿什河之濱的阿城稱帝,定國號為金,從此,開始了曆時近一百二十年的金朝的曆史。他們先後在北京、開封等地有地有過三個都城,並有著自己的製度和文化,軍事和經濟曾得到速猛發展。女真人也是善於征戰,在我們這一帶就曾是遼金戰場,所以在楊樹園子有遼代古墓群是很正常的。關於遼金曆史我就講這些,不當之處請各位專家和老師指正。”

聽完這些知識和曆史,張劍鋒他們可以說是收益匪淺,仿佛眼睛都亮了。

“我想你們曾都去過東山的博物館,但隻是走馬觀花看熱鬧。我建議你們明天一旦有時間,給我打個電話,我陪你們到博物館看一些遼代實物,這樣對你們破案更有好處。”邱文清說。

“可以呀,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能行的話,邱館長和博物館的劉館長說說,允許我們早些進去參觀。”張劍鋒說。

“博物館是上午八點半才開館,我現在和他們說,讓我們七點半進去看可不可以。”邱文清說著掏出手機給劉館長的李電話,片刻,他對張劍鋒說:“劉館長說為了破古墓案盜案,他破個例。因他們有製度,文物陳列館是重點保護和防範場所,必須兩個人同時到場才能打開陳列館的防盜門,這兩個人提前到場,他也提前來館。”

第二天早晨七點半,張劍鋒和他的三名組員在邱文清博物館劉館長陪同下,參觀了東山博物館。不用講解員,邱文清給他們講了一些遼代和金代文物的特征、出土時間,出土地點,文物名稱,當時的用途,以及相關文化和曆史。

在文物陳列館,他們看到五十年來在東山境出土的各種文物,在這些文物中,他們看到了遼代一些陶瓷器、銅器、玉器、石刻、青磚、瓦當、上馬石、佛教用品、錢幣,還有小銅人、腰牌等。通過這些實物,他們更加了解了遼代文物特征。

就在張劍鋒他們走出博物館時,他的手機響了,是楊樹園子派出所所長郝慶國打來的,他說在他們下鄉調查時,西楊村的一位姓趙的村民反映,去年秋季五裏坡的村民胡二到西楊村他姑家來說,他們村子北邊有一片十幾裏長的楊樹林子,林子中一有一座古墓,不知是什麼年代的,沒有石碑等標記。可那個墳墓去年初秋時曾幾次鬧鬼,五裏坡村有一家姓陳的爺倆夜間路過墳地被鬼迷住了。以至沒有人敢走那條林邊小路了。五裏坡村,歸紅星鎮管。

“有這樣的怪事?”張劍鋒放下電話說。

“隊長,那裏也有一座古墓?”荊雷問。

“是的。”

“隊長,我看鬧鬼的事能不能是一種煙霧,有人在打那座古墓的主意。”孫少林說。

“我看有這種可能。”陸雨林說。

“走,我們到紅星鎮,然後去五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