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王的操作如出一輒。
有多少黃金,印多少貨幣,貨幣總量和黃金儲備相等。
可由誰來監督呢?
黃金產量,是每一天都在增加的,天天都在挖,怎麼來製衡你呢?你又玩女王那一套,瘋狂印鈔機模式,豈不全球跟著你遭殃?
有辦法。
大家聯合監督。
簽署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時候,還另外簽了三項協定。
第一項,就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由IMF進行監督,控製彙率。
第二項,組建世界銀行,米國承諾,會幫助歐洲完成戰後重建,換取的各國大佬低頭。
第三項,簽訂關貿總協定,也就是WTO世界貿易組織前身。
通過這世界三大組織,來監督彙率,協調貿易,促進戰後重建這三大目的。
可最為重要的,還是阻止米國人核動力印鈔機。
這特麼,誰頂得住啊?
好說歹說,維持了27年。
來看看,米國人在這27年幹了什麼事?
米國人,是全球最大的戰爭販子,自建國200來年,僅有16年沒打仗,近現代八大戰爭它都是攪屎棍,44年到73年,又連續發動參與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場戰爭,到處擴張,在全球建立軍事基地。
打了朝鮮打越南,一腳踏進戰爭泥潭。
完了。
世界各國紛紛哭了。
這次是八台核動力印鈔機瘋狂開啟。
任誰都攔不住。
戰爭的代價是什麼?
有很多戰爭就是錯誤決策,低估了解放軍的決心。
這一打,經濟倒退20年。
到1968年底,米國的黃金儲備從全球的75%,僅剩下全球的25%。
一半的家底打沒了。
各國來兌換黃金,又賴賬了。
27年後,1971年8月,尼克鬆宣布新經濟政策,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沒有半毛錢關係,世界各國再不能到米國兌換黃金。
米國人,可比英國人狠多了。
幾百億戰爭貸款賴了個一幹二淨。
第一個時期,金本位製,釘住英鎊。
第二個時期,金本位製,釘住美元。
第三個時期,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金本位製崩塌。
沒有黃金來比對貨幣價值,怎麼來確定彙率製度呢?
另一種彙率模式出現了。
一籃子加權彙率。
一籃子,就是指多個國家的貨幣綜合起來,釘住多種貨幣,美元,馬克,英鎊,盧布,通過綜合性的物價指數,來計算出一個盡量正確的彙率。
就比如漢堡包指數。
一個漢堡,在米國隻需要1美元就能買到。
可在華夏,需要8美元才能買到。
那麼彙率就應該在1:8。
僅釘住一種貨幣,不夠準確,也不夠穩妥,所以通常都釘住多種貨幣,來進行綜合調整。
各個國家時刻都在發展,貨幣還會受到金融衝擊,所以不能固定,必須浮動,隨時調整。
所以,叫做一籃子加權浮動彙率。
就比如我國,當然我國比較特殊了,采用的稍微複雜一些。
全稱: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
是不是非常有特色?
如今,世界各國,都采用這種一籃子加權彙率製。
而歐洲方麵,就要講到ERM,歐洲彙率機製了,前文提到的索羅斯狙擊英鎊,起因,就是英鎊脫離美元,加入歐洲彙率機製,這是一種聯盟彙率製,以全歐洲,釘住某一種主權貨幣,確定中心彙率,當時是德國馬克。
英國雄心勃勃,要成為歐洲彙率中心,結果剛加入不久,索羅斯就來了。
之後引發歐洲的貨幣危機,緊接著發行歐元。
這就是貨幣戰爭,挑戰美元霸權地位。
而米國一方?
又豈會甘心放棄主權貨幣,放棄世界銀行?
他雖然經濟倒退,可這20多年當中,依靠世界貿易組織,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國際秩序,開展國際分工,推動了成功的經濟全球化,美元雖然貶值了,可依然是世界貨幣。
脫鉤黃金之後,美元需要一個替代品。
來重新鞏固它的主權地位。
很快它就辦到了。
掛鉤石油。
通過一係列的中東戰略,將敗局拉了回來。
反觀蘇聯這邊?
缺乏世界貿易組織這杆大旗,在阿富汗戰爭之後,無法快速的收攏外彙,跌倒了就再難爬起來,連鎖反應,連軍費都供應不上,導致一敗塗地。
林嶺東笑了笑。
說被三大組織拖垮,也的確講得通。
這三大組織,包羅萬象。
要進行國際貿易,所有的遊戲規則全在裏麵。
可理由上,也算是清新脫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