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道人(1 / 3)

在微博上傳了幾個漢代的畫像、摹本,童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計傳了亭長、住宅樣式、軺車、博戲、市集、老者等幾個圖。

微博地址:hp://eib./shizhaziyue

——

路上的對話隻是士子間最尋常不過的交談。也就是荀貞出身荀氏,否則秦幹、劉儒兩人也不會自降身價,和他一個“亭長”平等對話。

來到南平裏,三個人在裏門口處等了一等,待杜買找來本地裏長,把車、馬留在裏門外,繼續前行。

荀貞觀察裏中,見道路、大、房舍布局和“大王裏”相仿,不過熱鬧很多,不像大王裏清清靜靜的。不時有人出出進進,路邊種的有樹,孩兒們在樹下玩耍。

秦幹道:“去年大疫,死者枕藉。前任亭長鄭鐸施藥及時、救治得力,在今年的考課中最為優異,被拔擢入了縣中。吾很長時間沒來過繁陽了,今日一看,當稱得上優異二字。”

劉儒道:“是啊。前幾我還聽廷椽胡公起繁陽,巡遍縣中,諸鄉、裏中病故者甚眾,唯繁陽亭百姓安居,好像沒有受到去年疫病影響似的。鄭鐸以亭長之職,拯救生民,功勞大哉。”

劉儒勉勵荀貞,道:“鄭鐸僅略識文字,就能做出這樣的成績,荀君出身名門,有異常人之誌,定能遠勝於他。”

他們都穿著官袍,佩戴著印綬,來往的裏民無不退讓行禮。

秦幹指了指在樹下玩耍的孩童,道:“鄭鐸雖有救治生民的功勞,但不足‘教化’。如今已是九月,農忙早過,怎麼還有這麼多的孩童沒有入學呢?”

裏長陪笑道:“鄭君在時也屢次督促,但鄉下人隻能看到眼前利,指望孩童能幫手養家畜、整菜畦,換些錢財,或拾糞柴、挖野菜,聊補家用,故此肯送孩子去上學的不多。”

秦幹道:“諺雲:‘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就算錢財再多又如何?為人不知聖賢之言,如何立足世間?錢財總有用完的一,隻有經書才能受用一生,澤被後人。”

裏長道:“是,是。”

秦幹公私分明,閑談時談笑風生,到公事不容情麵,正色對荀貞道:“卿以衝齡,自請從仲通先生讀書的故事,吾久聞矣。卿既好學,又慕仇季智之德,當知教化之重,以後要在這方麵多下功夫。”

荀貞應道:“是。”

自裏門入內,一路行來,他話不多,但觀察得很仔細,早已看出裏內民口雖眾,經濟狀況卻與大王裏基本相同。進出的裏民大多麵有菜色,敝衣繩履,強一點的,也就是多個幘巾包頭、衣服上少幾個補丁而已,孩子們髒兮兮的,衣不蔽體,穿鞋的都沒幾個。

他心道:“連年災、疫,兼並嚴重,朝廷卻依然急征暴斂,地方凶猛如虎,百姓辛勞一年,所得不足糊口,民不聊生。有錢的富人良田千頃,奴婢、徒附萬計;沒錢的窮人賣田賣宅、賣妻賣子,什麼都賣完了,再賣自己。連飯都吃不上,又怎麼會入學堂、讀經書呢?”

他穿越後,為了熟悉時代情況,去過鄰近鄉裏調查研究,所聞所睹,觸目驚心,老百姓生活之困苦,超出想象之外。有時半夜從噩夢中醒來,他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慶幸:幸虧穿越在了荀氏,家有良田宅院,不愁吃喝,要不然,恐怕早餓死路邊了。

十餘年間,兩次大疫。

十餘年間,各地水災、大旱不斷,七州蝗災幾乎波及下,無數百姓拋家棄舍,遷轉流離。

相比外郡,潁川還算好的。荀貞聽遊學外地的族人回來:“比歲不登,百姓饑窮,流離鄉野,餓殍道邊,仿佛二十年前。”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的水災、蝗災,影響到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郡縣,幾十萬戶百姓傾家蕩產,流浪在外,死者道邊,枕藉相望。於今的情形竟與之相似,可見下的黔首困苦到了什麼程度。

荀貞懼怕黃巾起義,因為他怕死,他怕死,是因為他至少有的吃、有的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