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手稿》寫在160年前,您認為它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您認為馬克思《手稿》的誕生對人類社會有哪些影響?
王向峰:《手稿》中認定文學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生產,這啟示我們:正因為它是一種生產,才能使它自身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文化生產力。《手稿》中提出人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不僅提示出人的創造就是自由自覺地創造美,而且也昭示:隻有按照美的規律才能創造出適合人的審美要求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文學藝術。《手稿》中提出“人化的自然界”的思想,這是人與自然的基本關係,它表明人對人自身的自然性越加人化,人的精神文明就越加提高;而在自然界中越能合乎人性地對自然加以人化,人就能創造出更高的物質文明;自然生態能得以平衡發展和保護,避免自然異化性的損害,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手稿》提出以實現共產主義達到對於勞動異化和人性異化的消除,達到人性全麵發展的“人性的複歸”,實現人對自身全麵本質的占有,防止和消除人的多向異化,在人的全部活動中肯定人自身,這正是我們今天創造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根基。《手稿》中最早開創了以工業曆史與作為對象化的產品存在為標誌的現代美學,這不僅為歐洲現代美不開創了曆史先河,也為中國現代美學從以藝術為主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現代生產、設計和科學技術美學、應用美學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思想。馬克思《手稿》美學的巨大理論張力,今天仍是我們建造現代美學體係的寶貴思想資源和理論基礎,是先進文化中最富於創生性的文化思想。
記者:一個學者就得能坐得住,坐得住的人不少,但進不去、挖不出的人也不少,搞學問的在任何領域成功創造率不超過10%。據我所知,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現在您從來不睡午覺,在70年代以前每天工作都在十六七個小時以上,50年來您自撰和主編的書共35本,有幾百萬字。有人說您是中國文論界的一座山峰,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您對中國文藝理論、文本解讀、美學理論、文藝批評等都有很深的造詣。您能寫詩歌和散文,在當代的學者當中,把這幾方麵,尤其是理論與創作統一起來的學者是不多的,請您談一下您今後的打算?
王向峰:我感到欣慰的是一直固守學問與專業,沒在名利的誘惑麵前而遺千載之功,失去立身之本,當我麵對撰著和主編的35本書與那6大本《向峰文集》時,我感到十分自慰,即使沒有魯迅文學獎給我,我也感到有足夠的收獲和足夠的回報了。今後還要繼續研究馬克思的《手稿》,近期要寫一篇《手稿中的新人本主義》的論文,並想在散文、隨筆、詩歌方麵多寫一些東西。
(《遼寧日報》2005年3月4日)
記者: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手稿》寫在160年前,您認為它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您認為馬克思《手稿》的誕生對人類社會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