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裏,小兒子正在大聲地唱著革命歌曲,他小小充滿稚氣的臉龐上有著一種無法言明的鬥誌,或者在張恨水的眼裏,那隻能算是天真。大家都害怕小弟弟唱錯了唱得不好驚怒紅衛兵,在跟小弟弟解釋的時候,隻能委婉地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唱。屋裏,張恨水一手拿著《四部備要》,一手按著桌子,顫微微地站著。他沒有阻止,聲音發出來連他自己都聽不明白是在說些什麼,他的眼睛一直看著乖巧的小兒子,嘴角微微上揚。這孩子的聲音不錯,稚嬾中帶著堅強,倘若唱戲一聽很好聽。要是周南在,她一定會高興的教上兩句吧。他是教不了了,他平時想喝點水都要讓張伍他們努力的理解才能聽明白。不能寫作,說不了話,他這殘軀究竟要如何才能好起來。現在他是要以此來安慰自己因為病了,深居簡出,所以才能一時躲避著外麵的風雨,苟活在這小院裏嗎?
黑暗裏,張恨水越發感覺到冰涼,冷得他渾身發抖。那個黑暗的八月,或者說,一九六六年至九六七年,這一年是最令人恐懼和絕望的歲月。盡管他在兒女們的保護下,以病殘之軀苟活著,可是外麵的風雨猛烈得令他無法呼吸,整日的提心吊膽,哪裏還有著當年提筆當槍杆的勇勁。六六年的七月,“打倒”聲瘋狂般地在各處響起,愈喊愈大,縱在家中,張恨水也能感受到冰如寒冬的所謂“仲夏”。那個黑色的八月,瘋狂的八月,愈刮愈烈的抄家之風,人人自危,個個害怕,誰都怕有一天大禍臨頭,誰都怕呼嘯在耳邊的“打倒”之聲指的是自己。
張恨水常常沉默著,他不問兒女們外麵如何,總是默默地看著周南的照片,偶爾的和來看望他的胡秋霞說幾句話,或者看著他喜歡的《四部備要》。連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何隻要有時間就看這本書,已經看了不知多少回,卻總是看不夠,似乎怕看不完似的。其實,也是擔心沒得機會再看,就怕哪一天他的書會飛走,會被“處死”。照那時的標準。他的書還有他寫的那些作品,是“毒草”也是“四舊”,是“破”的對象,是紅衛兵想要打倒的對象。他天天拿著《四部備要》,相當於天天對著紅衛兵的“槍口”吧。兒女們為了他的這些書,拚命的想辦法,隻是他的書太多了,藏也無處可藏,扔也無處可扔,送也無處可送。因為那個時候,個個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誰敢幫忙收藏這些書?隨時被冠上“反動”“四舊”甚至“造反”的罪名,轉眼就會有抄家獲罪之禍,避之猶恐不及,誰敢惹火燒身?最後兒女們隻把他最喜歡的書和主要作品藏了起來,其餘書籍也隻得是聽之任之了。兒女們為了他的這些書絞盡腦汁的想辦法,甚至請求在他家做了四十多年的老奶媽放在她的農村家裏,然而老奶媽哪敢幫這個忙,隻說農村也不安全。如此,全家陷入了煩惱愁苦當中,他自是愛書如命,如果在放棄了很多書的情況下都不能留下一些他最喜歡的,那真的是比要他的命還讓人痛苦。
院裏,小兒子正在大聲地唱著革命歌曲,他小小充滿稚氣的臉龐上有著一種無法言明的鬥誌,或者在張恨水的眼裏,那隻能算是天真。大家都害怕小弟弟唱錯了唱得不好驚怒紅衛兵,在跟小弟弟解釋的時候,隻能委婉地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唱。屋裏,張恨水一手拿著《四部備要》,一手按著桌子,顫微微地站著。他沒有阻止,聲音發出來連他自己都聽不明白是在說些什麼,他的眼睛一直看著乖巧的小兒子,嘴角微微上揚。這孩子的聲音不錯,稚嬾中帶著堅強,倘若唱戲一聽很好聽。要是周南在,她一定會高興的教上兩句吧。他是教不了了,他平時想喝點水都要讓張伍他們努力的理解才能聽明白。不能寫作,說不了話,他這殘軀究竟要如何才能好起來。現在他是要以此來安慰自己因為病了,深居簡出,所以才能一時躲避著外麵的風雨,苟活在這小院裏嗎?
黑暗裏,張恨水越發感覺到冰涼,冷得他渾身發抖。那個黑暗的八月,或者說,一九六六年至九六七年,這一年是最令人恐懼和絕望的歲月。盡管他在兒女們的保護下,以病殘之軀苟活著,可是外麵的風雨猛烈得令他無法呼吸,整日的提心吊膽,哪裏還有著當年提筆當槍杆的勇勁。六六年的七月,“打倒”聲瘋狂般地在各處響起,愈喊愈大,縱在家中,張恨水也能感受到冰如寒冬的所謂“仲夏”。那個黑色的八月,瘋狂的八月,愈刮愈烈的抄家之風,人人自危,個個害怕,誰都怕有一天大禍臨頭,誰都怕呼嘯在耳邊的“打倒”之聲指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