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家“代際想象”的誤區(1 / 1)

我覺得,“寬門”和“窄門”的說法不僅僅是空洞的問題,而且根本就是一個想當然的偽問題。每個人麵對世界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更何況作家?對作家來說,生活領域、經驗領域各有不同,藝術能力和藝術修養也大相徑庭,但是文學是一種想象力的事業,如果一個作家不具備從有限到無限、從經驗到超驗、從不可能到可能的想象能力,他就不會成為一個優秀作家。從這個意義上說,“寬門”和“窄門”都是作家想象世界的通道和方式。在文學這裏“門”隻有對作家是否適合之分,而沒有“寬”與“窄”之分,從“寬門”進人可以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從“窄門”進人同樣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寬門”和“窄門”在藝術的含義上並無高低之分。你的“寬門”可以是我的“窄門”,我的“窄門”也完全可能是你的“寬門”。“童年記憶”和“個人寫作”的問題就是如此,你無法抽象地談這兩者的優劣得失,它隻有具體到不同的作家身上才有意義。不同的作家完全可以憑“童年記憶”和“個人寫作”寫出風格、境界完全不同的作品。更重要的,“童年記憶”和“個人寫作”也絕非60年代出生作家的專利。

此外,在他們的對話中,“長篇小說”是一個核心話題,幾位先生對“60年代出生作家”的長篇寫作狀況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滿,並進而對這代人的文學成就表現出了某種擔心,而在我看來,這種認識同樣有著顯然易見的話語霸權的意味。這表現在,其一,不自覺地把長篇小說文體“政治”化,神聖化了,某種意義上又在變相地劃分文體等級,實行文體歧視,其二,把對長篇小說文體的認識和評判標準絕對化,預先假定一個終極性的絕對化的優秀長篇小說的標尺,並形而上學地去批判“60年代出生”作家的長篇小說創作。這裏的危險在於既沒注意60年代出生作家長篇小說創作本身的複雜性與豐富性,也掩蓋了長篇小說文體本身的複雜性與可能性。

從相對的意義上說,我對我們時代的長篇小說,尤其是60年代出生作家的長篇小說一點都不失望。畢飛宇、東西、艾偉、李洱等等都有自己進人長篇小說創作的獨特方式。他們通過他們的寫作證明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代人”,他們的藝術個性已經遠遠超越了對他們的“代際想象”和“誤讀”。我想強調的是,他們是向我們出示了他們文學信仰的作家,他們的信仰是建立在“個人”基礎上的,一代人的共同經驗與共同境遇完全被“內置”與轉化了。

我覺得,“寬門”和“窄門”的說法不僅僅是空洞的問題,而且根本就是一個想當然的偽問題。每個人麵對世界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更何況作家?對作家來說,生活領域、經驗領域各有不同,藝術能力和藝術修養也大相徑庭,但是文學是一種想象力的事業,如果一個作家不具備從有限到無限、從經驗到超驗、從不可能到可能的想象能力,他就不會成為一個優秀作家。從這個意義上說,“寬門”和“窄門”都是作家想象世界的通道和方式。在文學這裏“門”隻有對作家是否適合之分,而沒有“寬”與“窄”之分,從“寬門”進人可以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從“窄門”進人同樣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寬門”和“窄門”在藝術的含義上並無高低之分。你的“寬門”可以是我的“窄門”,我的“窄門”也完全可能是你的“寬門”。“童年記憶”和“個人寫作”的問題就是如此,你無法抽象地談這兩者的優劣得失,它隻有具體到不同的作家身上才有意義。不同的作家完全可以憑“童年記憶”和“個人寫作”寫出風格、境界完全不同的作品。更重要的,“童年記憶”和“個人寫作”也絕非60年代出生作家的專利。

此外,在他們的對話中,“長篇小說”是一個核心話題,幾位先生對“60年代出生作家”的長篇寫作狀況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滿,並進而對這代人的文學成就表現出了某種擔心,而在我看來,這種認識同樣有著顯然易見的話語霸權的意味。這表現在,其一,不自覺地把長篇小說文體“政治”化,神聖化了,某種意義上又在變相地劃分文體等級,實行文體歧視,其二,把對長篇小說文體的認識和評判標準絕對化,預先假定一個終極性的絕對化的優秀長篇小說的標尺,並形而上學地去批判“60年代出生”作家的長篇小說創作。這裏的危險在於既沒注意60年代出生作家長篇小說創作本身的複雜性與豐富性,也掩蓋了長篇小說文體本身的複雜性與可能性。

從相對的意義上說,我對我們時代的長篇小說,尤其是60年代出生作家的長篇小說一點都不失望。畢飛宇、東西、艾偉、李洱等等都有自己進人長篇小說創作的獨特方式。他們通過他們的寫作證明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代人”,他們的藝術個性已經遠遠超越了對他們的“代際想象”和“誤讀”。我想強調的是,他們是向我們出示了他們文學信仰的作家,他們的信仰是建立在“個人”基礎上的,一代人的共同經驗與共同境遇完全被“內置”與轉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