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國和家
大年三十朗柳給老同誌、經開區值班工人拜年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處***、中央黨校校長蕭宸正月初一回到京城,抽出三個小時時間,以私人身份隨同前全國***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伯父蕭正等家人,去八寶山革命公墓拜祭了祖父蕭飛之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即便沒來過這個地方的華夏人,多半也聽過這個名字。仿西漢建築風格的灰『色』門樓上,門楣橫書“八寶山革命公墓”。門前兩側是兩尊雄視通衢的石獅和四棵剛直的百年古柏。門口有保安守衛,但任何人都可以隨便進入。
八寶山,位於京城石景山區東部,為西山山脈前平原上的孤立殘丘,得名於建築材料“八寶”。所謂八寶,指的是馬牙石、白堊、青灰、紅土、坩土、黃漿、板岩、砂岩八種黏土礦物。八寶山革命公墓,位於八寶山南麓,占地150畝,元代為靈福寺舊址,明代改稱褒忠護國寺,1950年改建為革命公墓,1970年改稱八寶山革命公墓,成為華夏聲名著、規格高的園林式公墓。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區兩部分,由於骨灰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所以常人一般隻能公墓區瀏覽,好墓室區內遍植蒼鬆翠柏,莊嚴肅穆,倒也是個散步思考的好去處。
蕭宸等人自然來到了位於整個公墓北向頂端的一墓區,這裏主要安葬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副部級以上幹部、民主黨派領導人士,一墓區是公墓中政治規格高的地方。
1950年,任弼時同誌因病逝世,他是建國後第一位故去的國家領導人,也是八寶山建成後入葬的第一位國家領導人,因此他的墓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以任弼時墓為基準平行兩側為政治局常委級人物,包括:彭z、姚y、蕭飛、李,但蕭飛的曆史地位又高於其他人。
蕭正雖然退下來,但精神很好,今天談『性』尤濃,一邊走一邊跟身邊的蕭宸嘮嗑:“遵義會議上『毛』『主席』實際掌控了黨的領導權,但是『主席』知道自己是個‘論理持極端,論人喜苛評’的人,爭議頗多,圖虛名則遭實禍,故將實際控製權和名義權分開。華共七大上,通過1942年的整風運動,統一了思想,統一了組織,才第一次既實際上,又名義上正式確立了領導地位。黨的七大沒有設政治局常委,隻設了***處,成員由『毛』、周、朱、劉、任擔任,當時稱‘五大領袖’,這是一個老中青三結合的班子。1956年,中央黨的八大上設政治局常委,成員是『毛』、劉、周、朱、蕭、鄭,你爺爺替代了已故的任弼時,除『毛』『主席』和鄭南巡外,其他人都是副『主席』。1958年八屆五中全會上,***進來任常委,排鄭南巡前麵。這些人都是如南巡同誌所說是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不過這八寶山革命公墓可以看到的就是任老和***墓。”
其實這些東西,蕭宸都是知道的,不過他並不相信大伯說這些話隻是年紀大了嘮嗑,應該還有別的意思,便點頭說:“任弼時同誌是我們黨內以***同誌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之一,是對華夏革命有大功的人,可惜建國伊始,年僅46歲即已病逝。從講政治的角度看,他是一個立場堅定、頭腦清醒、旗幟鮮明的人。”
蕭宸用詞很講究,其實任弼時同誌不僅是我黨的早期黨員,出『色』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家和組織家,黨和人民軍隊的傑出領導人,而且他對華夏革命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麵的。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早年他與『毛』不是一條線上的人,而是和莫斯科中山大學那些布爾什維克一條戰線的人;早先他並不服『毛』,總是認為『毛』是狹隘的經驗主義者,後來,『毛』自己都半是開玩笑半是認真地說:弼時同誌說我是狹隘的經驗主義者,這就『逼』我多讀書呀!到後來,經過親眼看見『毛』的工作,經過與王明等人的比較,他終於發現『毛』是華夏***的當然領袖。他不但是黨內首先倡導學習***思想的華共領導人之一,而且他黨中央組織機構的設置上為確立***的核心和領袖地位以及使『共產』國際認同並支持***為華共中央的核心的過程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延安時期,任弼時同誌擔任中央***處***和中央秘書長,參與製定黨的重大決策,成為***同誌的得力助手。他籌備黨的七大,領導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參與起草黨的曆史決議等方麵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任弼時同誌還是一個生『性』率直,又為人謙和,善於聯係群眾的人。他不僅是敢於與『毛』『主席』直接對話,甚至吵架的‘小老鄉’,而且,凡曾同任弼時同誌一道工作或生活過的人都知道,他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用錢多。他頭腦冷靜,思維縝密,作風實,工作細致,善於正確解決複雜的重大問題。他長期抱病擔任繁重的工作,病重期間仍要求自己‘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表現出一個***人為革命事業奮鬥不息的奉獻精神。他的這種精神,被大家形象地譽為‘駱駝精神’。葉帥(指葉劍英)同誌曾說過:‘弼時同誌是我們黨的駱駝,華夏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這些評價是非常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