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詩聖”杜甫如何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2 / 3)

唐玄宗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到達長安的杜甫,摩拳擦掌,想要一展抱負。就在第二年他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唐玄宗為了廣招賢才,下了詔書,舉國之內隻要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以來長安參加人才選拔的考試。這樣的機會,杜甫當然不會錯過。可是考試結果大大出人意料,杜甫落榜了,其他所有人全都落榜了!全國大規模的招賢考試竟然沒有一個人被選上,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一次考試,杜甫他們都做了權謀的犧牲品。考試由宰相李林甫主持,這是一個陰險狡猾的人,由於此時唐玄宗治國的鬆懈,在朝廷上他權勢滔天。他生怕前來應試的平民人士說話大膽,在皇上麵前揭露朝政的黑暗,說他的壞話,因此,選送之初就在朝廷中大發議論,說:“這些舉人出身卑賤,愚昧昏聵,不識禮度,恐怕有什麼不得體的鄉下言論,會冒犯了皇上。”於是,他命令各郡縣長官嚴加考試,將個別特別優秀的應試者繼續委派尚書複試,禦史中丞監督,從中故意刁難,設置障礙。此時李林甫權傾天下,諸官員敢怒不敢言,於是一場考試下來,沒有一個中選,可惡的李林甫竟然還上表祝賀皇帝說:“大選天下之士,沒有一個中第,這正是‘野無遺賢啊’。”他的意思是說,有才能的人,該選的早已選上來了。

滿懷期待的杜甫,人生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大挫折,他必然是氣憤的。然而,這隻是開始,杜甫從此結束了他的漫遊,開始了悲慘的人生之旅。他早年漫遊吳越齊魯時,沒有為生計擔心過,那時正值開元盛世,杜甫在《憶昔》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整個社會是健康、向上的,百姓是富足、自信的。他的父親又任地方官,有一定的收入,足以提供杜甫生活和漫遊的開銷,所以,詩人在那時的生活一直比較好過。到了長安後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如此一來,他的生活便沒有了著落,窮困潦倒,差不多淪為社會底層。天寶年間雖然還是一派盛唐氣象,但潛藏的危機像一頭凶惡的猛獸,正在慢慢吞噬著無辜的黎民百姓。

這個時候的杜甫,在難得的一次招賢考試中沒有成功,又沒有其他門路,隻能把希望寄托在王公貴族、顯赫官員的推薦上。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需要四處奔走於權貴之間,給他們獻詩。這是什麼樣的生活呢?三十七歲的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中寫道:“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多麼的屈辱和心酸啊!低如草芥、仰人鼻息的日子太不好受了,更可悲的是所有獻詩的結果都一樣,沒有得到任何幫助。

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751年),皇帝一連舉行了三次大的祭祀活動,四十歲的杜甫給皇帝獻了三篇詞氣壯偉的大賦頌揚此事。三大禮賦獻上去之後,終於引起了玄宗的注意,皇帝很欣賞,命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杜甫聽到這個消息,極為興奮。考試順利通過了,這是他一生最為得意的事情了。但是,這次考試的最終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朝廷給他的安排僅僅是“送隸有司,參列選序”,意149思是有關部門已經將他列於候補的名冊當中了,他隻需耐心地等候。可杜甫等不起,一家老小的生計、自己的壯誌理想,經不起時間的蹉跎。生活越發貧苦,他也越發衰老了。

直到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已是安史之亂的前夕,四十四歲的杜甫終於被任命為河西縣尉,是個從九品下的小官,低到不能再低。他在長安求仕近十年,才得到這個官職,但杜甫沒有接受。不久朝廷改任他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杜甫接受了,這也是一個小官,官位為從八品下,比縣尉高一點。這個官的具體職責是替太子管理東宮的衛兵名單,還有東宮的馬匹、兵器等東西。至於為什麼這麼選擇,杜甫自己的解釋是:“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避免向鄉裏小兒折腰和四處奔走,讓杜甫放棄了縣尉的職位,終究是文人的尊嚴重於一切。

杜甫在得到這個微職後,回了一趟家,探望全家老小。在回家的路上,他百感交集,發現老百姓的生活已經越來越糟了,但統治者還過著鶯歌燕舞、酒肉豪奢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正是這一時期殘忍的寫照。等他回到家中,發現鄰居都圍在自己的家門口,家人都在號啕大哭,怎麼回事呢?杜甫走進門,頓時心如刀絞,原來年幼的兒子已經餓死了!之前活潑可愛的身影,現在變成了一具小小的冰涼僵硬的屍體,躺在床上。鄰居們麵對這樣的慘狀,也不忍再看,紛紛落下同情的淚水。杜甫感到晴天霹靂,悲傷得不能控製自己。

正是有著這樣的切身體會,在長安十年的後期,杜甫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從整體上說,杜甫的詩不再是個人的啼饑號寒的呻吟,也不再是一個旁觀者對民生疾苦的客觀描述甚或居高臨下的憐憫。他開始把自己個人的不幸遭遇,與廣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以及國家的危機災難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

恰恰在杜甫回家看望家人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安祿山起兵後,很快就攻陷了洛陽、長安,杜甫聽到唐玄宗逃往西蜀,唐肅宗在靈武即位,便把家屬安置在羌村,自己一個人前往靈武尋找唐肅宗。在戰火紛飛、危難重重的時候,杜甫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難能可貴的。但很不幸,他被叛軍截獲,押到長安。由於杜甫官位極小,身著布衣,還沒有名氣,因此叛軍對他的管製不嚴,他得以在長安自由行動。看到街上的光景和往年迥然不同,像是人間地獄一般,百姓流離悲苦,王孫上街乞討……他痛不欲生,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