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山水詩和田園詩有何不同?(3 / 3)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的足跡踏遍大半個唐朝,加上他生性浪漫,山水在他的眼裏也恣意飛灑,廬山的瀑布在他的筆下變得極其壯觀,水流是從高處飛下來的,多高呢?李白說像有三千尺那麼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三)

山水詩的美我們領略了一部分,接下來感受一下田園生活不同的氣息。

孟浩然的田園詩數量不多,但生活氣息濃厚,農家生活的簡樸,故人情誼的深厚,鄉村氣氛的和諧,都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如《過故人莊》,記敘了孟浩然路過朋友住的地方,被邀請去做客的一件事。字裏行間有陶淵明詩作的味道,用詞樸實,明白如話。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老朋友家在鄉村,特意殺了雞,備了好酒好菜,邀請孟浩然到他家一聚。孟浩然也就很高興地前往朋友住處,一路上山清水秀,炊煙嫋嫋。到了老朋友家裏,兩個人臨窗對坐,談笑風生,捧起酒杯,說些農家栽種播收的家常閑話,十分愜意。窗外就是朋友家的曬穀場,陽光溫暖,這樣的生活讓人舒服極了。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兩人相談甚歡後,孟浩然酒足飯飽,該起身告辭了。朋友送到村口,孟浩然意猶未盡,一邊揮手一邊對友人說:“等到九月九日重陽日,我還會來看菊花的。”

這是多麼動人的場景,一切都那麼自然,沒有客套,沒有算計,人與人之間很真誠。孟浩然將這次美好的做客之行用詩歌的方式記錄下來了。農家生活比不上大都市的繁華喧鬧,但自有一派清淨安寧,民風淳樸,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

唐朝比較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還有一位叫作儲光羲的。他的詩裏充滿了歡樂,因為他對自然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是真心實意的 。在他的全部詩歌中,田園詩所占數量最多,成就也最大。他的《釣魚灣》最為膾炙人口,詩雲: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這是一首描寫一位青年小夥子假借“垂釣”而等待與情人約會的小詩。詩人以清麗靈動、淡雅秀美的筆觸,為我們描寫了綠楊、清水、紅杏、碧荷、小舟、釣者,畫麵清新,情趣盎然,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充滿活力的“綠灣垂釣圖”,堪稱儲詩“清而適”的代表作。

這些代表詩人們對田園的歌唱,除了對優美的山野風光的欣賞之外,還包括了對溫馨平和的人際關係、單純快樂的勞動生活,甚至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留戀和回歸。這樣的田園是詩人理想中的田園,是他們最後的避風港,是他們對抗汙濁的社會的最後一片陣地。而隻有盛唐升平盛世下的田園,才更接近於那個能夠讓詩人們“悵然吟式微”的理想田園。中唐以後,當唐帝國盛世不再,田園失去了以前的溫馨祥和,變得一片蕭條荒涼,詩人們也開始轉而描寫農村的凋敝,農家的貧苦,如韋應物的《觀田家》和杜荀鶴的《山中寡婦》。

山中寡婦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蓬茅是茅草蓋的房子。丈夫因戰亂死去,留下孤苦無依的妻子困守在茅草屋裏,穿著粗糙的苧麻衣服,鬢發枯黃麵容憔悴。桑樹柘樹都荒廢了,再也不能養蠶,卻要向官府交納絲稅;田園荒蕪了,卻還要被征收青苗捐。寡婦吃什麼過活呢?生活困難,她隻好不時地挖來野菜充饑,野菜也不夠吃,還要連菜根一起煮著吃;不時地砍柴,柴火不夠燒,還要帶著樹葉一起燒掉。

詩的最後兩句是總結:無處可躲的賦稅和徭役不放過任何一個人,任憑你跑到比深山更深的地方也無濟於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老百姓無限同情的情感和對統治者的深刻批判。

隨著大唐帝國的衰落,王維、孟浩然的清雅,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宏闊都不複再現,山水詩變得氣韻蕭瑟,田園詩變得觸目驚心。與王維和孟浩然並稱的韋應物、柳宗元的詩中,多了幾分落寞淒苦,而之後劉禹錫的明朗雄放也隻是中晚唐的別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