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彌補過失,托尼製定了一個慈善計劃:固定每周一買來包子和稀飯,發放給路上的流浪者。剛開始,很多流浪者懷疑托尼給他們發包子有什麼動機。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發現這個外國人隻是想單純地做慈善,讓他們吃頓飯。於是,接受托尼施舍的流浪漢慢慢增多,從最初的幾人加到幾十人。幾個月後,托尼開始忙不過來。他幹脆固定下地點,然後通知那些流浪漢於每周一下午的6點到五星街一間簡易房內領包子。
托尼的善舉讓幾個澳大利亞和中國的朋友倍受感動,他們主動加入了他的慈善行列。
雖然他們的行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讚賞,但也有一些人反對:“很多流浪者都有手有腳,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如果你們一再資助他們,隻會增長他們的惰性。”
對此,托尼說了自己的看法:“我不會去判斷誰是真的,誰是假的。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比如殘疾人、老人或者智力有問題的人,他們沒辦法選擇生活。而有些人雖然身體健全,但他們暫時不想改變,那麼,由他們好了,我們的工作隻是給他們提供服務。中國不是有一句成語叫‘瑕不掩瑜’嗎?隻要大部分流浪漢是真的,我們可以幫到他們,這個事情就有意義!”質疑的人再無話可說,流浪漢們聽到托尼的這些話時則紛紛感動地落淚。
轉眼之間,時間到了2005年。兩年多時間以來,托尼和幾個誌願者朋友風雨無阻地給流浪者發放免費晚餐。為了提供更方便的服務,托尼在西安建立了一個慈善機構----“黃河慈善廚房”。他給“黃河慈善廚房”訂下兩個目標:為想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給需要幫助人的人提供平台。托尼給流浪漢發包子的頻率也增加了,從原先的每周1天發展到現在的每周3天,他的慈善機構還提供了理發、洗澡、發衣服、發被子等服務,讓每個流浪者更舒適。每當“黃河慈善廚房”有新來的誌願者,托尼都會交代他不要問對方為什麼要乞討、為什麼不去上班等問題。
托尼的幾個熱包子,給身處都市的流浪漢帶來果腹感的同時,也改變了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命運。
老閆隻有35歲,商洛人。小的時候,一場大病讓他幾乎失明。更不幸的是,沒過多久,他的親人就相繼離世。老閆不得已,隻能外出流浪,靠拾荒過活。聽說托尼這裏有發放包子,他就來碰碰運氣。沒想到,一到五星街的那座房子,老閆就看到托尼拿著幾個熱騰騰的包子朝他走來。他當即熱淚盈眶:“在這裏,我像回家了……”
王石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右腿。之後,王石的妻子帶著女兒離開了他。他一時心灰意冷,於是幹脆破罐子破摔,流落街頭。聽說西安有“黃河慈善廚房”這麼一個機構,王石每周都過來。在與王石接觸的過程中,托尼看得出來他不想放棄自己。托尼於是和幾個誌願者合力幫忙,聯係到一家假肢製造企業,給王石免費提供了服務。王石的腿治療好之後,托尼又托一個朋友給他聯係了一份工作。現在,王石已經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為了彌補過失,托尼製定了一個慈善計劃:固定每周一買來包子和稀飯,發放給路上的流浪者。剛開始,很多流浪者懷疑托尼給他們發包子有什麼動機。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發現這個外國人隻是想單純地做慈善,讓他們吃頓飯。於是,接受托尼施舍的流浪漢慢慢增多,從最初的幾人加到幾十人。幾個月後,托尼開始忙不過來。他幹脆固定下地點,然後通知那些流浪漢於每周一下午的6點到五星街一間簡易房內領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