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發奮學習引領中國夢
這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梯,也是實現我們個人夢的階梯。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39本,韓國為11本,法國為84本,日本為85本,美國為7本,韓國、日本、法國基本上是我們的一倍。
雖然這幾年中國特別是廣東在進步,讀書量在增多,但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距離。對於其他國家的良好習慣,我們應該認真學習。
隻有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的追求、一種習慣、一種生活的需要,這個民族才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才能不斷進步。
夢圓北大的寒門子弟
在清遠市陽山縣出生、長大的戴蘇平,父母務農,家境清貧。戴蘇平完成了9年義務教育後,戴蘇平隻能選擇一所費用較低的中專學校。即便如此,家裏的弟弟還是為之付出了小學輟學的代價。
在19歲中專畢業那年開始,戴蘇平曾輾轉陽山、連州、廣州等地打工。打工之餘,他通過自學考試同時報讀了兩門不同專業方向的大專課程,並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埋頭讀書。經過一年多的奮鬥,他獲得了兩個大專文憑,21歲那年回到縣裏當上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因為他平時愛寫點文章,文筆不錯,他又被陽山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看重而被調到了辦公室做文職工作。
2011年,廣東團省委推出被稱為“圓夢計劃”的“新生代農民工骨幹培養發展計劃”,要求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實施一個“圓夢100”項目,資助100名新生代農民工攻讀繼續教育專科、本科學位。戴蘇平在報紙上看到消息,沉寂已久的大學夢被重新點燃。他馬上報名參加入學考試,目標瞄準了北大的法學係本科課程。為了準備入學考試,他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研讀民法,把全國司法考試的北大教材、磁帶等學習材料都買來反複聽、反複讀。每天刻苦用功,讓他最終以全省總分第四的成績,考上了北大網絡遠程教育的法學專業。
2012年,在廣東團省委的推動和鼓勵下,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考了鄉鎮公務員考試,結果順利通過了考試,被陽山縣嶺背鎮人民政府錄用,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3.用提速轉型夯實中國夢
這對廣東而言是當務之急。
廣東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發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區2012年的人均GDP為13000美元,粵東為3900美元,粵西4900美元,最低的粵北隻有3800美元。
當前對於廣東來說,一方麵要轉型升級,另一方麵要加快發展。
一是要製定完善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實現“三個一”:
一核,就是珠三角核心區,定位為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先進製造業;
一帶,就是沿海一線,定位為港口物流及臨港工業;
一環,就是東西北山區麵向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定位為特色產業、生態農業及加工、旅遊業。
二是要加大基礎設施工程投資。“十二五”期間,廣東將安排交通運輸重點建設項目189項,總投資2萬億元,做到縣縣通高速。
三是打造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一批加快轉型升級的重大平台,譬如南沙現在已經升級為國家的開發新區。
四是堅持走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中國將來拉動內需、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在城鎮化。
所謂新型城鎮化就是集約發展、多元形態、三化同步、兩手結合、以人為本。
集約發展,指的是人和自然可持續發展;
多元形態,就是大中小城市都要發展,以大城市為主,廣東未來要建設四個城市群,珠三角是世界一流的大城市群,把澳門、香港連接起來,超過長三角,另外還要發展粵東城市群、粵西城市群、粵北城市群;
三化同步,就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兩手結合,即把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結合起來;
以人為本,就是千方百計解決就業、公共服務、生存、環境等與人有關的問題,圍繞這些來推進新型城市化。
夢想升級:從“三來一補”到科技興鎮
享譽中外的東莞石龍鎮,按2007年的經濟指標計算,每平方公裏創造工業產值1165億元,信息產業占全鎮GDP比重達80%以上。石龍鎮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麵臨土地資源匱乏的困境——行政區域麵積僅596平方公裏,後來經過調整,也隻有113平方公裏,是東莞最小的鎮。但這反而成為了石龍人轉變經濟社會發展觀念的動力。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他們最早適應,並且抓住了商機。
利用臨近深圳、香港的優勢,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前,石龍鎮就已經開始通過引進外資,大力發展工業。政策更加開放以後,東莞利用舊祠堂、會堂、飯堂、倉庫辦企業,掀起了“三來一補”外貿形式的序幕。由於工業基礎最好,交通最便利,石龍從東莞幾個工業鎮中脫穎而出,成為港資轉移的第一站,吸引了大量“三來一補”業務。
一開始,石龍人主要從事的是服裝業,這些港資服裝企業雖然為石龍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但環境汙染、資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石龍人很快意識到問題,於是在80年代後期就先於其他鎮,乃至先於全國提出了“科技興鎮”的戰略。這一戰略,深入到石龍企業家的骨髓裏,也深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麵麵。1987—1991年,石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其中有56.6%是科技帶來的,比起全省平均數高出一大截。隨著日本京瓷光學公司、台灣唯冠科技、內地北大方正等一批知名高新技術企業進駐,石龍鎮成功轉型,發展為一個成熟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