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這些話徹底解除了中國人追逐小康夢的路徑障礙。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後,我國對外經濟關係發展迅速,對外貿易持續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
1997年進出口總額為3251億美元,進入世界十大貿易國行列;1992—1997年實際利用外資額為268312億美元,是1979—1991年的34倍,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補充。
南方談話是改革開放史上的重大事件,對中國的曆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據統計:1989年初至1990年底,鄧小平先後四次使用“穩定壓倒一切”。但從1991年起他不再講“穩定壓倒一切”,而是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轉向了“改革壓倒一切”。
南方談話之後,中國人追逐小康夢達到高潮。廣東更是提出20年趕超亞洲“四小龍”的追夢計劃。
今天,我們看到整個中國被市場經濟解放出來的生產力,我們感受到整個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腳步,我們重溫鄧小平的講話,深刻體味著那追夢的激情和思想的力量:
“現在看翻兩番肯定能夠實現。這個話,我們過去是不敢講的,隻是講翻兩番有可能實現,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經過四年的時間,‘六五’計劃的主要生產指標三年完成,今年的計劃也將超額完成。過去說,如果前10年平均增長速度能夠達到65%,20年平均增長速度能夠達到72%,翻兩番的目標就能夠實現。看來我們前10年的勢頭可能超過72%,因為前三年已經接近8%了。”
“翻兩番的意義很大。這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美元。從總量說,就居於世界前列了。這1萬億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們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國力上,就是較強的國家。因為到那時,如果拿國民生產總值的1%來搞國防,就是100億,要改善一點裝備容易得很。據說蘇聯是20%的國民生產總值用於國防,為什麼他翻不起身來,就是負擔太沉重。100億美元能夠辦很多事情,如果用於科學教育,就可以開辦好多大學,普及教育也就可以用更多的力量來辦了。智力投資應該絕不止1%。現在我們是捉襟見肘,要增加一點教育經費、科研經費,困難得很。至於人民生活,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比現在要好得多。”
“如果實現了翻兩番,那時會是個什麼樣的政治局麵?我看真正的安定團結是肯定的。國家的力量真正是強大起來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會大大不同了。所以要埋頭苦幹,艱苦奮鬥。”
“翻兩番還有個重要意義,這就是一個新的起點。再花30年到50年時間,就可以接近經濟發達國家的水平。不是說製度,是說生產、生活水平。這是可能的,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要達到這個新的目標,離開對外開放政策不可能。現在我國的對外貿易額是400多億美元吧?這麼一點進出口,就能實現翻兩番呀?我國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時候,我們的產品怎麼辦?統統在國內銷?什麼都自己造?還不是要從外麵買進來一批,自己的賣出去一批?所以說,沒有對外開放政策這一著,翻兩番困難,翻兩番之後再前進更困難。外國人擔心我們的開放政策會變,我說不會變。我說我們的奮鬥目標,本世紀末這是一個階段,還有第二個目標,要再花30年到50年達到,打慢一點,算50年吧,50年離不開開放政策。因為現在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我們吃過這個苦頭,我們的老祖宗吃過這個苦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是對外開放的,不過那時隻能是對蘇聯東歐開放。以後關起門來,成就也有一些,總的說來沒有多大發展。當然這有內外許多因素,包括我們的錯誤。曆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開放傷害不了我們。”
南方談話在關鍵時刻撥正中國發展航向。鄧小平的女兒鄧榕當年陪同父親視察南方,她後來回憶說:
自從鄧小平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新概念之後,“小康”就成為他談論最多的一個詞。
在鄧小平的設計中,小康是一個很樸實的理想,就是國家富足,人民生活幸福美好。這是他一生奮鬥所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