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以封建宗法關係為紐帶,挑選親戚、同鄉、同學、師生當軍官,並讓他們四處招募年輕的農民為士兵,組建了一支所有官兵隻服從曾國藩一人的特殊鄉團——湘軍。曾國藩訓練的湘軍有兩大特點,其一是軍紀嚴明,其二是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洋槍洋炮。而當時太平天國由於得不到洋人的支持,所以使用的武器仍然主要是大刀長矛。用先進的熱兵器對付原始的冷兵器,嚴格來說不叫戰爭,隻屬於屠殺。可是,盡管這樣,曾國藩仍然謹慎出兵。麵對鹹豐皇帝一道又一道催促他出兵助戰救援的聖旨,他仍然是按兵不動,隻是回複奏章大表忠心。曾國藩打定了一個主意:湘軍不達到船堅炮利、百戰百勝的水平,堅決不出兵。

後來,鹹豐皇帝也心灰意冷了,感到曾國藩不過一介文弱書生,難當大任,也就不怎麼指望他了。可是,曾國藩卻在練兵將近兩年後(1854年2月),率湘軍傾巢出動,如同惡魔降臨般,對太平軍進行瘋狂殘酷的鎮壓,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即便對於敵方降兵降將,也是要麼槍決,要麼用木杖打死。最輕的懲罰,也是狠狠鞭打千百下。於是“曾剃頭”“曾屠戶”的名號,一時傳遍大江南北。

1860年,李鴻章招募安徽鄉勇組建了淮軍,左宗棠則組建了楚軍,與12萬湘軍組合一起,是30萬裝備著洋槍洋炮的精銳部隊,而50萬太平軍不過如待宰割的羔羊。李、左二人都不敢占頭功,故意把攻占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的任務留給了湘軍,而李鴻章在朝廷催促其攻打南京的情況下,不得已攻入了應當左宗棠剿匪的浙江地盤,搶了左宗棠的功,從此李、左二人成了冤家對頭。

同治三年(1864年),經過10年轉戰的湘軍終於攻克了南京城,宣告了太平天國的覆滅。曾國藩則執手向李鴻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麵,賴子保全。”南京城被湘軍一場大火燒光,裏麵的所有財富不知去向,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也不敢過多追問。

朝廷賞加曾國藩為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並且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此後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務,官至正一品。李鴻章則因剿匪有功被封為一等肅毅伯,同時左宗棠被封為一等恪靖伯。

鎮壓太平天國後,有人勸曾國藩取大清而代之:“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國藩自知湘軍人人擁有了財富後,則已成腐敗之軍,難成問鼎之事,所以對曰:“鼎之輕重,不可問焉。”並手書“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表明心跡,且主動化解朝廷猜忌,對湘軍進行遣散精簡。

1870年6月發生了著名的天津教案,天津數千名群眾懷疑天主教堂存在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的行為,與洋人教堂人員發生流血衝突。當時正任職直隸總督的曾國藩被朝廷派往天津處理此事。曾國藩考慮當時的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在法國的要求下,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白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件事使曾國藩名譽掃地,遭到全國朝野的唾罵,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曾國藩以封建宗法關係為紐帶,挑選親戚、同鄉、同學、師生當軍官,並讓他們四處招募年輕的農民為士兵,組建了一支所有官兵隻服從曾國藩一人的特殊鄉團——湘軍。曾國藩訓練的湘軍有兩大特點,其一是軍紀嚴明,其二是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洋槍洋炮。而當時太平天國由於得不到洋人的支持,所以使用的武器仍然主要是大刀長矛。用先進的熱兵器對付原始的冷兵器,嚴格來說不叫戰爭,隻屬於屠殺。可是,盡管這樣,曾國藩仍然謹慎出兵。麵對鹹豐皇帝一道又一道催促他出兵助戰救援的聖旨,他仍然是按兵不動,隻是回複奏章大表忠心。曾國藩打定了一個主意:湘軍不達到船堅炮利、百戰百勝的水平,堅決不出兵。

後來,鹹豐皇帝也心灰意冷了,感到曾國藩不過一介文弱書生,難當大任,也就不怎麼指望他了。可是,曾國藩卻在練兵將近兩年後(1854年2月),率湘軍傾巢出動,如同惡魔降臨般,對太平軍進行瘋狂殘酷的鎮壓,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即便對於敵方降兵降將,也是要麼槍決,要麼用木杖打死。最輕的懲罰,也是狠狠鞭打千百下。於是“曾剃頭”“曾屠戶”的名號,一時傳遍大江南北。

1860年,李鴻章招募安徽鄉勇組建了淮軍,左宗棠則組建了楚軍,與12萬湘軍組合一起,是30萬裝備著洋槍洋炮的精銳部隊,而50萬太平軍不過如待宰割的羔羊。李、左二人都不敢占頭功,故意把攻占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的任務留給了湘軍,而李鴻章在朝廷催促其攻打南京的情況下,不得已攻入了應當左宗棠剿匪的浙江地盤,搶了左宗棠的功,從此李、左二人成了冤家對頭。

同治三年(1864年),經過10年轉戰的湘軍終於攻克了南京城,宣告了太平天國的覆滅。曾國藩則執手向李鴻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麵,賴子保全。”南京城被湘軍一場大火燒光,裏麵的所有財富不知去向,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也不敢過多追問。

朝廷賞加曾國藩為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並且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此後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務,官至正一品。李鴻章則因剿匪有功被封為一等肅毅伯,同時左宗棠被封為一等恪靖伯。

鎮壓太平天國後,有人勸曾國藩取大清而代之:“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國藩自知湘軍人人擁有了財富後,則已成腐敗之軍,難成問鼎之事,所以對曰:“鼎之輕重,不可問焉。”並手書“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表明心跡,且主動化解朝廷猜忌,對湘軍進行遣散精簡。